• 教育科学研究新途径的探索

    叶佩华;张敏强;

    <正> 现代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把数学方法作为研究社会科学的主要工具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非常重视数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利用数学研究社会再生产等问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这是对数学的一个很好的总的评价。马克思还说过这样的话(大意):一种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在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召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院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谈社会科学知识更新的问题时指出:“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学一点数学。”还指出:“社会科学可以分为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质的研究是十分重要

    1983年03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常用数理统计计算程序库(Ⅰ)(Ⅱ)

    叶佩华;张敏强;

    教育统计学使用电子计算机作统计分析,在国内是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叶佩华教授首倡的。为供有电子计算机的读者应用。叶佩华教授编写的常用数理统计计算程序库,本刊从这一期起拟连续发表其中的一部分。

    1983年03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试论教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教育应当是计划教育

    邹有华;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把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比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如何确定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计划和教育体制”,提得更高。现在必须弄清教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笔者认为: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教育应当是计划教育。本文就是按照这一观点,开展下列各方面的论述。一、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基本认识教育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早已指出:社会的上层建筑必须反映经济基础并积极为基础服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斯大林则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提出:上层建筑要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而折光地反映生产力的理

    1983年03期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 论技术教育——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的现实

    徐名滴;

    <正> “四化”建设需要科学技术。加强青少年一代的科学技术教育,直接关系到“四化”建设,关系到国家的盛衰。现在教育不适应“四化”要求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中学生缺乏科学技术教育。中学毕业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要就业,因为他们没有受到必要的科学技术教育,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现在必须设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社会发展的需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研究对青少年一代实施科学技术教育的问题。不仅要改革中等学校的结构,增加职业中学的比重,而且还要改革普通中学的教学内容。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技术教育的思想,对照我国的实际,切实加强技术教育。

    1983年03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建设两种文明所必需——学习马克思关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体会

    吴光普;

    <正> 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对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性、必要性、实施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及方法,都作了非常深刻的论述。这是马克思教育理论宝库中的重要原理。本文拟就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作用问题,谈点学习体会。马克思立足于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高度,提出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十项措施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具体而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对社会生产和培养人

    1983年03期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梁渭雄;

    <正>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创立他们崭新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理论的过程中,认真地考察和研究了人的发展问题,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高度深刻地阐明了关于人及人的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原理,特别是提出和阐述了人的社会实践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并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地提出和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这一科学理论在长时期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又不断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离不开人。建设需要人,建设为了人。培育、造就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新人,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1983年03期 31-3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阮镜清;肖前瑛;

    <正>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古代的教育实践中,就产生了绚丽多采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育心理学在中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中国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最早可见于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思想家的《论语》、《学记》、《劝学篇》等著作中。例如关于学习者的动机则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关于学习过程有“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②“学至而行止矣。”③关于学习要循序渐进则有“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④“不愤

    1983年03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分析化学的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宾雨珠;

    <正> 分析化学是鉴定物质组成、结构及测定其含量的一门科学。根据这门学科的性质、内容和体系,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其有利的条件。就其性质而言,这门学科,直接为生产科研服务,是一门实用科学,因此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依据。就其体系和内容而言,理论与实践结合严谨,有理论必然有实验配合,讲授理论时数与实验时数之比约为1:3,所以学生动手机会多,实践性很强。每一教学过程,既是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与各种能力形成的过程,从学生能力的消长情况进行分析,还可以检验出教与学的效果。此外,这门学科涉及的科学领域较广,应用到

    1983年03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用信息网络模型解释学生学习物理过程的尝试

    许铿泉;

    <正> 中学生学习物理,不但要掌握知识,还要发展技能,培养智力。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怎么样的呢?解决这个问题,不但为学习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指明方向。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理论,如巴肖洛夫学派的“联想的联想”说,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完形”说,还有认知学派的结构同化说等等。这些学说能解释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怎样将它们统一起来呢?这里提出一个信息网络模型假说,作为解释学习过程的一种尝试。外来信息传入,在脑中形成一个信息图形,或称信息画面。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信息敏感程度不同,有些对视觉敏感,有些对听觉敏感。但当脑子某部分失灵时,人脑并非完全失去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可见这些信息图形是“全息”的,不象照相机所拍照片,片上象点

    1983年03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通过“开放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物理知识的能力

    高凌飚;吴澧旸;

    <正>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化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注]在所谓“知识爆炸”的今天,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地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比起现有知识的传授,应是学校教学更重要的目的。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学生才能跟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步伐,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智力和能力,成

    1983年03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谈谈在学生实验中能力的培养

    谭宗荣;

    <正>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中学物理课本中所规定的学生实验,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内容进行设计的。通过这些实验,(一)使学生对物理课的重点内容有较具体的认识,为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使学生获得一般的物理实验修养,并在动手动脑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下面谈谈我在学生实验中培养能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通盘打算,明确目的要求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培养的能力主要是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实验,则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设条件,并为学生从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作好准备。换句话说,学生实验是培养这些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十分重视。

    1983年03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改革学生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林炯棠;

    <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如何才能搞好实验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很值得研究、讨论、探索。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体会,我们认为努力改革学生实验教学,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怎样改革学生的实验教学呢?我们主要做了下述工作: 第一:对学生实验教学的目的,适当提高要求。过去我们指导学生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验证需要掌握的概念定律等等基础知识,以及培养学生使用实验基本仪器的技能,现在为了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能够协调发展,我们认为有必要把实验教学的目的提高到培养学生的实验修养这一水平上。所谓实

    1983年03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加强学生实验,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又能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一定的技能,这些技能是他们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的重要基础;”所以,加强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不仅是提高物理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将来参加四化建设的实际需要。近几年来,我们一方面积极加强实验室建设,另方面在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983年03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李可琛;

    <正>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一项专门的、独立的教学任务提出来,体现了历史教学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需要。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把传授基础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三项同时并举的教学任务去完成,才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我认为根据历史课的特点,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本文只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问题。

    1983年03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古汉语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的探讨

    杨烈雄;

    <正> 古汉语是师专中文科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古汉语知识,能阅读一般的文言文,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打下基础。但是,由于它的内容比较深奥、庞杂,学生的基础又比较差,它的教学难度又是比较大的。是因为学生基础差,就多讲细讲,把知识嚼烂喂给学生呢?还是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传授好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呢?我们的体会是:后一种做法才是对的。因为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只有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在校学习和将来工作时都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才能真正打好学生的基础,培养出合格的师资。为了进一步探讨

    1983年03期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 她是怎样提高识字教学质量的——华南师大附小林美仪老师的识字教学经验

    江浦;

    <正>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更好地更多地掌握汉字,并在掌握汉字过程中促进智力发展,理所当然地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华南师院附小林美仪老师在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性试验。她在通常的教学条件下,对未经挑选入学的学生,用一个学期时间,使所教班级百分之八十六的学生掌握汉字五百个左右,和暂不要求掌握的汉字约300个,经过寒假后,巩固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她是怎样取得这个教学成果的呢?

    1983年03期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行程问题的教学经验总结

    马少莹;

    <正> 行程问题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重点、难点之一。这类问题不但有着广泛的实用意义,而且对以后学习变量数学和物理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学生由于年纪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往往对行程问题的有关概念容易混乱。为了让学生扎实地打好这类问题的基础,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采取过“三关”、即抓“三个能力”培养的做法。 (一)过概念关,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行程问题主要是研究速度、时间、距离三者的关系。因此,帮助学生正确建立速度、时间、距离的概念是学好行程问题的前提。 1.从直观形象思维入手,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1983年03期 82-8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美国物理教育五十年》(摘译)

    A.P.佛兰西;高凌飙;

    <正> 物理教育的现状与五十年前有所不同。最明显的是人数上的变化;1930年全美国获得物理学士学位的学生约有1,000名,获得物理硕士学位的约200名,获得物理博士学位的约100名。到了1980年相应的人数分别增加为:4,500,1,500和1,000名。而在高峰的1970年,相应的人数分别高达6,000,2,500和1,500名。上述数字的巨大变化,不仅反映获得学位的人数增加了十多倍,而且表明物理学已成为我们社会技术发展的基础,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起码在原则上)这样一个观念:在今天科学技术发达的社会中,人人一般都应当具备一些科学知识,特别是还应当具备物理知识。几乎没有人会接受C·P·斯诺的观点:认为不懂得热力

    1983年03期 85-8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苏联教育学家论学校道德教育问题

    陈希莲;

    <正>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的学说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道德规范是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是个性全面发展体系的基本核心。列宁在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特别着重指出:“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何谓道德?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调节人在他的社会生活所有领域里行为的原则、要求、准则与规则的总和。道德反映着人们在社会上形成的行为规范,而这些行为规范又寓于“善良”、“诚实”、“良心”、“公正”等概念之中。所有这些道德概念都具有评价的性质。道德原则与规范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的关系。

    1983年03期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 天才儿童

    T·M·斯蒂芬斯;J·S·沃尔夫;罗宜存;

    <正> 在我们整个历史上,对天才学生的关注时热时冷。一些专家试图把这种情况和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进行比较,说明教育工作者对天才问题兴趣的不稳定性(Trezise,1973)。杰斐逊(Jefferson)和他的追随者认为:培养出才智出众的领袖人物对自由世界的继续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杰克逊(Andrew.Jackson)的时代以反理智主义著称。杰克逊的民主主义在美国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占有优势,而天才教育则处于衰落的时期。另一些专家认为,社会的鼓励(诸如联邦政府提供资金)可能是学术上研究天才的兴趣达到高峰的原因(Terman1954)。马兰(Marland 1972)主持美国教育委员会时曾给国会一个报告,报告中引用了我国绝大多数天才学生未得到照顾的惊人的统计数字。这些学生必须在学校里受到培养和照顾,以

    1983年03期 99-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 天才学生中的学习类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E·D·斯亚特;孔国辉;

    <正> 虽然关于天才学生的学习类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工作者已有许多纯理论的研究,但却很少实验的研究来证实或反驳这些理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估计天才学生和普通学生选择学习类型的差异,并进一步找出那些可能影响选择学习类型的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检查学习的类型。这些学习类型可以定义为“当学生接触到特别课程时最可能选择的教学方法。”(Renzulli & Smith 1978)检阅文献史密斯(Smith 1976)把学习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中在认识过程,另一种是实际操作,但在这两种类型的方法中有相当数量的重叠方法。维特金(Whitkin 1965)认为了

    1983年03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