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刍议

    肖川

    <正> 一 那些永远被人们记起而且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的话题必定具有永恒的意义,比如“真、善、美”,比如教育、道德与道德教育。任何认真看待教育的人,都会肯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完全去除道德教育的因素,教育也就不成为教育了。“真正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十九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所有的“教育”的概念(Erziehng),是一个同培养道德性格有关的概念。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他指

    1998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 建国初期学校德育创建的实践特征及发展探讨

    孙少平

    <正> 1949年10月至1956年,是新中国学校德育的创建时期。新中国的成立从本质上改变了旧教育的性质,相应地也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对旧德育的批判利用、继承老解放区的德育传统、学习苏联的德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创建新中国的德育体系。这是一项艰难而繁重的工程。限于篇幅,本文仅从学校德育创建的历程以及该时期学校德育特征与发展这几方面去阐述。

    1998年02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几点认识

    林福兰

    <正>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我国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复杂多元的状况。“如何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竭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中共中央指出:“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1998年02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对中师德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谭谦章

    <正> 一 德育在个人的成长、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从古到今,德育都被放在诸目标之首,给以极高重视,但它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是与时代一起不断改变的。 德育本身具有多种功能:政治性功能、社会性功能、文化性功能等,如协调社会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应的社会规范、一定的伦理、道德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现阶段,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等。虽然德育有多样、复杂的功能,但长期以来,我们所强调的只是它的政治功能。“政治思想教育”作为学术性专业用语一直沿用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整体改革不断深入,过去视教育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观念被抛弃了,但德育仍然片面强调其政治性功

    1998年02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校园教育环境的研究与设计——一个重要的研究发展领域

    麦志强

    <正> 一、古老而崭新的命题 环境与人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关注。从大的社会风气言之:“风者,气也;俗者,习也。土地水泉,气有缓急,声有高下。谓之风焉;人居此地,习以为性。谓之俗焉。风有薄厚,俗有淳浇,明王之化,当移风使之雅,易俗使之正。是以上之化下,亦为之风焉;民习而行,亦为之俗焉。”(引自刘昼《刘子·风俗》篇)从具体的成长环境言之:“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自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于潞,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引自荀子《劝学》篇)

    1998年02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论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

    张晓明

    <正> 一 1996年4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一个有关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决议被通过,一个新的专业硕士学位产生出来,那就是经会议审议批准,在我国设置并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从9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这是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决定,是高等师范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增长点,是基础教育迈向新世纪的助推器。

    1998年02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做好家长工作 关心幼儿成长

    邓美芳

    <正> 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仅要提高幼儿园的工作水平,同时还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注意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作用,促使家长学校的活动更有针对性、教育性、实效性。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998年02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李芒,时俊卿

    <正> 法国人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上,首次提出人类已经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此后人们便开始逐步地注重对“终身学习”的研究。可以说,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学校教育阶段,应如何贯彻和体现终身学习这一现实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怎样对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呢?本文将针对学校教育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就怎样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这一课题进行重点讨论。

    1998年02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情绪智力与教育

    赵同森

    <正>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智慧潜能的全面发展。那么,教育必须建立在对智慧的全面认识基础上。 一、情绪智力的提出是人类对智慧认识的飞跃 人类早期对智慧的认识既朴素又辩证,古人对智慧的认识用“圣人”、“智者”等来表述。随着近代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兴起,人类对智慧的认识逐渐丢弃了古人的那种哲学理解,出现了将智慧等同于理智,理智等同于言语—逻辑的倾向,自比纳—西蒙量表问世以来,智商所意含的智力概念,几乎统治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心理科学的发展,控制和影响着教育目的、教育评价和教育活动。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高智商者未必就是成功者;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智商非超常者。

    1998年02期 28-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心理因素研究

    杨莲清

    <正> 一、问题与目的 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学业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尺。学生的学业成绩既受智力因素的影响,又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合力作用。学业成功不一定都是智力超群的人,智力水平较高甚至是中等的人如果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也可以在学业上居于一流水平,而智力虽佳,但非智力因素不好以致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也为数不少,这些结论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也为教育实践经验所证明。然而,对于学生来说,智力因素对学业成绩影响的情况如何?非智力因素的范围很广,究竟哪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过去只有一些局部的研究(如对学习动机的探讨),还没有见到系统的实证研

    1998年02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中学生学情调查与学习指导研究

    林天卫

    <正>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本研究项目面向中学教育,并进行下列三个阶段的试验研究: 第一阶段(1990年—1991年):进行学情调查,编写指导教材。 第二阶段(1991年—1995年):面向中学教育,开展学习指导。从初中一年级开始至高中三年级,我们通过专题讲座、系统讲授、经验交流和学习治疗等形式,广泛开展学习指导试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998年02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艺术教育在学校美育中的作用

    方楚乔

    <正>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渠道,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只意味着掌握知识的多寡,也不只限于技能的掌握程度,而是指人的个性的各个基本面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存在哪些基本方面呢?马克思从人性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物质性与意识性的辩证关系出发,把个性分为自然物质性的体力属性和具有社会属性的智力品质二个方面,进而认为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体力系统和智力系统的和谐和健康的发展。

    1998年02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中小学教师成长过程的理性思考

    冯海志

    <正> 在我国,对教师成长过程的研究不多,一般只是从教师的生命年龄去划分,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年青教师、中年教师和老年教师;有个别学者即从教师的标准划分教师的成长过程,把教师成长分为合格教师、称职教师、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本文试图从教师的教龄发展时序去分析教师的成长过程及其阶段特征,以寻找教师管理的新对策,为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998年02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关于师资培训基本规律的探讨

    舒志定

    <正> 教师培训过程的起点严格意义上是指教师从学校毕业,取得法定的教师资格,开始或即将从事教育工作时接受的培训时间(在职再教育的时间)。这里界定的起始点,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活动前接受的专门性的岗前训练;其二是指教师离开学校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活动便是一种训练,这两层意思与教师职前培养都是有明显的界限。尽管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职前培养极其重要,但教师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时间更长,对社会影响也更大,所以这一阶段教师的素质水平、教育思想如何,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成效。但是积极地通过继续教育来开发教师的潜力,也是受着诸因素制约的。进一步认识教师培训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关系,即探讨教师培训工作是如何在主客观诸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这就要理清教师培训工作的基本规律。

    1998年02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高中后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

    孙琳

    <正> 高中后教育,通俗的讲是指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对于高中后教育的属性、地位和特点,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都已作出了明确规定,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措施,存在着不同的形式。随着世界范围内非大学型的、短期的、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中后教育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获得了长足发展,它对完善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形成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格局,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1998年02期 49-5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浅谈高职院校的教学设计

    沈耀泉

    <正>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是改革开放后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大都是由地方政府创办、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主要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自1993年开办以来,就一直在探索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道路。经过四年多的办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我们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概念,初步形成了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

    1998年02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学生个性与专业倾向的研究分析

    姜凤华,张丽

    <正>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除了与其智力发展水平和受教育有关外,同时也和个人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同等智力、学历和经历的人,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他们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差异,其成就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学生专业选择或者各专业选录学生方面,如果能做到使人的个性特点与其所学的专业相适应,则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本文拟就如何使人的个性与专业相适应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而为学生的专业选择以及各专业选录学生提供有意义的依据和方法,使人才得到最佳的选择,发挥人才最佳效益。

    1998年02期 54-5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机构改革初探

    钱芳莉

    <正> 高校内部管理机构改革是高教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和深化高校内部管理机构的改革,有利于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高校内部管理机构的改革,同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这两方面的改革是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机构改革战略部署在高教战线的具体体现。在面向21世纪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如何改革高校管理机构,是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本文试就高校管理机构的现状、制约因素、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对策等方面,提出几点初步思考。

    1998年02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加强集体教育 提高科研协作意识

    邓毅

    <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呈高度整合化趋势,一项重大的科学研究工作往往需要依靠各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通力合作来完成。这就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科研集体里,如何才能保证合作成功呢?本文试图借鉴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来对提高科研协作意识的问题作一探讨,以请教于同行专家学者。

    1998年02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德育方法现代化的发展态势

    罗明楚

    <正>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整个教育

    1998年02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在电影欣赏中渗透美育的一点探索

    黎斌

    <正> 电影是二十世纪的创造,是现代最普及最大众化的艺术。它采用“蒙太奇”手法对画面剪裁组接,便画面连贯而有节奏,可以造成悬念、联想、衬托等审美心理效果,提高艺术表现力。同时,它比其它任

    1998年02期 63-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借鉴中求发展——《战后韩国教育研究》评价

    王学风

    <正> 战后,韩国经济发展迅速,以“汉江奇迹”崛起于东亚,同新加坡、台湾、香港一道共同创造了7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奇迹。人们在研究韩国经济发展经验时都公认“廉价的劳动力和较高的教育水平联在一起,是振兴韩国经济的发动机”。因此,探讨韩国如何取得“较高的教育水平”,又是怎样与“廉价的劳动力联在一起”而“成为振兴韩国经济的发动机”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而由东北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孙启林教授著,作为“战后国际教育研究丛书”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战国韩国教育研究》一书正是着力探讨这一问题的著作。

    1998年02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