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超越知识经济

    潘洪建

    <正> 近年来,知识经济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几乎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究竟如何认识知识经济,如何看待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其实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本文拟就知识经济对教育的负面影响及教育的抉择问题作些探讨,求教同仁。 一、知识经济的局限性:崇拜科技的工具理性 7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信息产业、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于是“超工业经济”(托夫勒,1970)、

    2000年05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教育危机新论

    杨旭东,蒋凯

    <正> 一、教育危机是什么 乐观主义者对教育的前景充满信心,他们认为教育能够丰富个人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悲观主义者则认为教育在发展中遇到了诸多阻碍,教育在丰富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力量有限,教育自身危机重重。 1967年10月在美国威廉斯堡(Williamburg)举办了“世界教育危机”国际会议,1968年《世界教育危机的系统分析》(The World Crisis:A SystemAnalysis)一书出版,此后引起了对教育危机问题的广泛研究。这一会议及此后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1)产生危机的原因;(2)危机的性质;(3)危机

    2000年05期 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网络思维与教育主体的生成

    刘国永

    <正> 二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人是理性的动物”,将人类与动物界区分开来,并高于动物界。这大概是人类对自身界定最有影响的了,即使在今天也不能说它就没有价值。这里所谓理性,也就是指人类的智慧性存在。故而,智慧被喻为“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而人的智慧的最集中体现是人的思维,因此人的思维,特别是人的理性的思维才是人类揖别动物界之根本。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反映了他智慧的高低,智慧是思维过程的产品。集中反映人类思维积累的科学发展史,根本上也就是人类思维的发展史。 一、思维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

    2000年05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环境教育的创新和创新教育的环境

    郭思乐

    <正> 一、环境教育的创新 在本文中环境教育是指利用环境来进行教育,而不是指关于环境保护的那类教育。从1996年开始,我们在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和学校形象设计”的研究中,深深感到我们今天已经在进行着环境教育的创新。这种创新表现在:充分认识到环境在育人中的作用的机制,从而确立环境与人和谐统一,借以启发人、陶冶人、激励人,依靠人的内部自然去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的路向。这是创造具有高品位和高风格的学校内部教育环境的关键。 环境育人,古已有之,今天也有许多的人作了研究。比如说“孟母三迁”、“狼孩的研究”等,这些古代故事或近人的研究,都指向一个事实,这就

    2000年05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略论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建构的主体性原则

    柯森

    <正> 学校内部教育环境是由物质——空间、组织——制度、文化——心理等类因素构成的复合结构系统。它实质上构成了校内主体活动的外在条件,对主体活动的状态和结果都有相当的影响。由于各构成因素具有自身的特性,其存在方式和相互关系又多种多样,因而,由不同因素按不同关系或方式构成的环境类型或形态,其对学校内部功能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如表现为物质的或精神的、显性的或隐性的、积极的或消极的,等等。显然,学校内部环境不是自发生成的,更不是自然而然就符合学校教育的要求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由人们的相关

    2000年05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建设与形象设计的基本策略

    梁永丰,雷小玲

    <正> 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和学校形象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实施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建设和学校形象设计工作,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外,还要讲究相关的策略。什么是策略?一般是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为方针和斗争方式。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建设和学校形象设计的基本策略是指学校在实施内部教育环境建设和设计时,因地制宜所采取的基本工作对策。与原则相比较,策略更具实践性,是对实践经验的一种理论概括,对实践的指导更具体,易于被广大中小学接受、采用。研究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建设和学校形象设计基本策略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学

    2000年05期 18-2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课程的社会学分析

    李德显

    <正> 教育社会学自20世纪初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后,尤其是自5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并形成了各种学派。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与学校课程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有些学派如教育知识社会学和课程社会学本身就是以学校课程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事实上,教育社会学的三大流派——结构功能学派、冲突学派、解释学派都从不同的视角透析了学校课程,并提出一些令人思索的问题。 一、课程的定义 一般来说,在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中,如果没有应该教和应该学的东西的话,这个学校或班级就

    2000年05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 校本课程探微

    胡献忠

    <正> 近年来,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推进,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的权力逐渐增加,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热点之一。然而,相对于教育实践发展的态势而言,关于校本课程的理论探讨就稍显贫乏。本文将对校本课程的概念、地位、意义和存在问题等加以阐述和思考,以期有助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校本课程的理念可以追溯到二千年前的苏格拉底和孔子,具有渊源流长的历史。但是,作为一专

    2000年05期 25-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 论教学策略

    喻平

    <正> 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研究的蓬勃开展,作为对“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起着阐释作用“教学策略”概念应运而生。之后,教学策略逐步脱离这种附属地位而成为相对独立的研究课题。迄今为止,已取得了一些富有成效的结果。然而,纵观这些研究可以发现,关于教学策略概念的界定还是含混、模糊的,而且研究多是集中在具体策略的应用层面,对理论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对教学策略的概念作出进一步分析,对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 一、教学策略概念的界定及分类

    2000年05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论合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刘启艳

    <正> 每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特征,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独立自主的愿望,但是从整体来看,人类从来就是一种群体性很强的动物。人类也正是凭借这种群体性最终成为整个地球的主宰。人类群体存在的基础就是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们似乎可以说,合作已成为人类的一种特性,学校教育理所应当培养和发展人类的这种特性。尤其是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乃至各个方面,增加了人类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机会。导致世界上许多事情大到世界和平、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

    2000年05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非智力因素生理机制的研究及其教学论意义

    赵长林

    <正> 长期以来,教学论片面强调了智力的培养,忽视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孤立地说明、肢解学生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从而使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置于固定、狭窄的框框之中,学生的兴趣、意志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身心无法实现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不注意培养非智力因素,智力是靠不住的,学习也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要全面地了解教学过程,必须完整地研究参与这一活动的全部心理基础,确立非智力心理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

    2000年05期 35-3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 网络环境下学生个体学习与教师教学相结合的探索

    高广方

    <正> 一、个体学习与教师教学相结合——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新问题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机对话已成为现实,教学机器却没有如人们预料那样取代学校和老师,课堂仍然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虽然学生活动的空间更大,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活动的方式更多)。这是因为在教育中,人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是不可替代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不仅是师生之间的,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以及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校为中心构成

    2000年05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教育政策失真原因的综合探析

    李江源

    <正> 在教育系统中,有多个变量可能影响行为者的预期收益函数,如教育条件、科研水平、师资质量、教育规模以及教育政策安排的结构等等。这些变量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改变了行为者受益的条件、范围和可能性,如教育价值的整合和进步、教育资本收益的获得、教育规模经济的实现以及不完全教育市场和外部性的扭转等。因此之故,就会刺激行为者产生对新的政策服务的需求,从而可能引致教育政策安排的适应性变化。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戴维斯和诺斯就曾指出,一项新的制度由于成本问题不是总能被创新和采用,只有当新的制度能给创新者带来更多的利益时,创新才有可能

    2000年05期 43-4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 简论教学侵权及其法律责任

    曹辉

    <正> 《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利。教育教学权也是人民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的核心权利之一。社会对教师的这一权利应充分给予保障。《教师法》第八条还规定,人民教师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尊重学生人格”和“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的义务。然而现实生活中,部分教师因行使教育教学权而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近午来媒体对此类案件的报道在数量上似有上升的趋势,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普

    2000年05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论减负后的教师

    范中杰

    <正> 目前,理论界和教育界对减负后教师的研究远远低于对减负后学生的研究,这是极不利于素质教育推进与实施的。研究减负后教师的变化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减负对教师与学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减负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长期以来,以学生过重的负担为核心的应试教育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也阻碍了教师的成长,使教师难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智慧与教育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主体性缺失。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的减负一方面使教师具

    2000年05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试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材处理思路

    张建平

    <正> 教材(主要是教科书)是学校课程的最具体的体现。在进入教学过程运转之前,教材只是各种经验体系的静态集合,只有教师对它进行了加工,成为具体的教学内容时,它才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同一教材经不同教师的加工处理所形成的教学内容是不同的,存在着知识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加工处理教材,是组织好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中小学教师处理教材的现状分析 (一)对教材的认识:多接受、服从的态度,少改革、研究的意识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由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编写,并得到权威部门认定。其科学性、思想性、合理性有保证。教师应该接受教材的

    2000年05期 56-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学校环境中教师心理的自我调适

    李灿佳

    <正> 在学校管理中重视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对于形成学校内教职工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教师的身体健康;家庭生活的和睦;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对教师的心理研究比较多的是从对学生教育需要教师有怎么样的心理品质方面进行研究,而从教师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正确处理各种心理矛盾与冲突等方面就相对研究得较少,而这个问题恰恰又是学校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作粗浅的研究。

    2000年05期 59-6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学活语文 活学语文——关于语文教育创新的思考

    李长春

    <正> 近几年来,语文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尖锐批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不实之辞,但躬身自省,语文教育自身的确存在不少问题。费时多、效率低的高耗低效的状况始终得不到改变。追究起来,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关门学语文。把本来是活生生的“语”、“文”关闭在围墙之内,局限于课本之中,与社会、时代、生活相脱离;其二是教多学少,学多悟少。语文教学仍然停留在繁琐的分析讲解上,老师的教完全代替了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是学而不思(其实是无需思

    2000年05期 61-6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模式认知与历史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梁哲

    <正> 每次布置作业或堂上做练习,学生都是只做客观性选择题,一般不做主观性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反复询问学生是什么缘故,学生都说:这是因为选择题只是填个字母就行,不懂也能做,但对主观性题目,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以及可行的解题方法才行。学生的表白正道出了我们历史教学薄弱环节一实践能力的教育既少方法又缺乏有效指导。 如何引导学生勇于实践,从而克服上述现象和修补缺陷呢?近年我一直采用“模式辨认”策略来训练学生,指导学生反复实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

    2000年05期 63-6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