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理性教育的局限与完整性教育的构想

    庞学光

    <正> 目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从教育决策者到教育实际工作者齐心协力的一致行动。素质教育就其实质而言,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那么,全面发展教育如何深化和具体化呢?我们正在天津市塘沽实验学校(该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作者注)进行的“完整性教育”改革实验,在此方面做了一些理论与实践探索。

    2001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 知识与智慧:现代教育中的二律背反

    李江源

    <正> 从根本上说,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向个体传递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促进个体身心发展,使个体社会化,并最终使人类社会得以发展。人无一例外地都渴望接受教育;渴望自己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心灵;渴望一个富有意义的、内容充实的人生;渴望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但往往事与愿违。当我们真正静下心反观自己的教育历程时,有时会发现一切是那样空、那样虚,能够留下来的东西太少太少了。此时,我们会产生一种虚脱的感觉,内心一片空白,并衍生出一种对教育

    2001年01期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 刍议心理——道德教育课程

    沈贵鹏

    <正> 在我国,德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德育课程”这一术语的使用则是近几年的事,德育课程研究才刚刚起步,在德育课程发展的同时,心理教育(简称心育)作为一种新生的教育力量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德育课程的新的“生长点”,德育与心育有何关系?德育课程能否纳入心育的内容?能否建立一门德育与心育结合的新型课程(简称心理—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德育与心育能够结合,那么又如何建构这门新型课程?带着这些问题,下文将从课程论角度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

    2001年01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班级:一个可能的生命世界——论班级形态的发生与现代转换

    甘剑梅

    <正> 随着现代教育的效率化需求,教育开始班级化,自此,班级成了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组织,也成了现代儿童生活、学习、生长、发展的最基本场所。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现代儿童生命发展的关键期几乎都是在学校的班级中度过的,班级赋予了儿童“成人”的早期智慧、情感以及信念,对现代儿童来说班级已成为他们生命生长不可逾越的生存空间,班级世界对现代儿童生命的生长具有

    2001年01期 21-2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 转型时期广东沿海地区家庭教育的特征及其指导

    骆风

    <正> 广东沿海地区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邓小平理论在这一带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人们较早摒弃左倾思想,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1979—1998年广东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4.0%,大大高于1979-199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9.5%的增长速度,更高于本省1953-1978年5.2%的增长率。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其它事业大发展,80年代前广东的科技实力在全国各省居于中下水平,1995年国家科委按科技投入、科技产

    2001年01期 26-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李森,王牧华

    <正>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急剧变化。政治上,许多民族民主国家相继独立,世界政治向着民主化方向迅速推进。经济上,经济增长方式出现重大变化,技术进步贡献率呈直线上升,由本世纪初的5%到今天发达国家的60%——80%。文化上,多元化特征日益显现。与此相呼应,教育自身也产生了深刻变化,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变化反映在教学理论方面,就产生了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学理论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它涵盖了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出现的主要教学理论,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在教育之路上下求索的点

    2001年01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提升课程意识

    黄忠敬

    <正>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课程本身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的各项改革的时候,要有课程意识。多年来,尽管我国的课程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而言,我们还缺乏课程意识,只有不断强化课程意识,才能逐渐排除课程改革中的诸多阻力,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那么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课程意识的淡薄,课程意识究竟应包括哪些内容?本文想就此谈点个人的见解。 一、为什么要提升课程意识? 为什么要提升课程意识?一句话,因为我们缺

    2001年01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中学生数学能力之性别差异与教学建议

    胡中锋,高岚

    <正> 一、前言 人类的心理既具有许多共同特性,又存在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性别差异是一种群体差异,是指男女两性由于生理因素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差异,是差异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人的一般能力的性别差异,已经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男女两性在智力方面的差异,就总体而言,差异不显著;但在某些分测验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比如,在空间关系和数理能力方面,男性占优势;而在言

    2001年01期 38-3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国际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比较研究

    谢瑶妮

    <正> 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数学教学的“教什么”和“为什么教”(with what)(用什么设备,用什么教科书等)的研究也不少。但至于课堂中实际是“如何教”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帮助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某些困难的经验层次,大多还未上升到理论层次。本文试图根据近几年主要的国际性调查研究资料,分析和比较世界范围内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描述数学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最后以应该如何进行教学作结。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应该是不言而喻的,有人把课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领域:

    2001年0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广东、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比较述评

    高明

    <正> 广东、江苏两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1999年两省国内生产总值(GDP广东8460亿元,江苏7700亿元)分别占全国82054亿元的10.3%、9.4%。两省的人口十分接近(广东为7143万人,江苏为7182万人),两省的农业人口也都占70%左右,但两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却有较大的差距,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办学水平的进程中,广东承担着更繁重的任务。

    2001年01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对地方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何秀成

    <正>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是我国高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科技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我国面对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任务而赋予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史表明,凡是创新能力强的国家与民族,其科学技术和经济就越发达,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就越强。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中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提高综合国力及竞争力的需要。面向21世纪的创新人才培养,对我国高校来说无论从

    2001年01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施质量评价的科学性

    龚孝华

    <正>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施质量评价是依据继续教育课程目标,对继续教育课程实施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继续教育课程实施质量评价是一种目标参照评价,参照的标准是课程目标,当课程实施质量达到课程目标的程度越高,课程实施质量就越高,反之,课程实施质量就越低。评价是以课程实施质量为评价对象,不是对课程本身的质量进行检验。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课程实施质量评价,引导、规范、推动课程实施,诊断、鉴定、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2001年01期 52-5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侯秋霞

    <正> 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深入,一些省、市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问题,教育模式、方法、策略的运用问题,教育效果的评估问题等等,其中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教育部在1999年8月颁布的教基[1999]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1年01期 54-5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基础文明教育——高师素质教育的基石

    刘永琴

    <正> 高校基础文明建设,是指高等学校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爱护环境等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帮助大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经过几年的大学教育,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当前在高师院校里,加强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教

    2001年01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六个一”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林天伦

    <正> 课堂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广大教研、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师们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综观目前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尚未扭转,一些新的弊端又已出现:如“穿新鞋、走老路”这种华而不实的现象,表面上看来,教学方法在不断变化,而实质上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或好高骛远,脱离客观实际,违背认知规律,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性。面对课堂教学改革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课堂

    2001年01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为生命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社会转型期中学德育工作的探索

    吴羽君,邓艺海

    <正>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作为浸润其中的当代中学生,社会化倾向更为明显了,在他们身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复杂多元的社会文化对他们的综合性影响。因此,学校德育工作,也应该适应这种转型,要敢于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新,寻找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基于此,我们认为,要改革学校德育工作,让德育现代化、科学化、艺术化。德育应如春风化雨般地渗透到校园生活特别是班级生活中,渗透到中学生的生命活动中。

    2001年01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让学生“当家作主”——浅论“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

    封亚君

    <正> “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础原理之一,在创新教育改革的今天,它也是“以生为本”的现代班级管理的指导思想。“以生为本” 的班级管理是以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管理,因而它不仅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更是一种管理的目的。 而今多见的是“以师为本”的班级管理。其表象为受“师道尊严”、“上尊下卑”的传统影响,老师像司令员“发号施令”,如法官“威坐公堂”,似裁判“一言九鼎”,学生只能“俯首听命”、循规蹈

    2001年01期 64-6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