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伦理学研究对象的再思考

    钱焕琦,王燕

    <正>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大基本的教育领域中,学校是唯一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教育的专门机构。良好的学校教育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为必要的。故而,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它寄予无尽的期望。但是,在这个技术或工具理性居于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中,诸多违背人性的现实使人们不得不对学校教育的至善性产生怀疑,学校教育中的伦理问题日渐凸显。因此,从伦理的视角审视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校教育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保持并张扬其向善的本性,这是时代赋予教育伦理学的极其重要的研究使命。

    2004年05期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教育腐败与教育德性

    王本陆

    <正>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教育具有独特的道德意蕴,它是道德传承的重要形式,又承担着道德示范者的角色,它是纯洁的、最能体现人类德性魅力的事业。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教育的认识,我们称之为教育德性论。近年来,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论调,这就是教育腐败论,认为教育系统是我国最腐败的社会领域之一,有人甚至把教育工作者比作"眼镜蛇",

    2004年05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教育者美德与善行:教育伦理价值取向的两个维度

    刘云林

    <正>教育伦理价值取向作为社会所持的关于教育主体应该如何的规定或要求,必须根据教育者不同的道德素质而做出具体的确认和抉择,必须在坚持教育伦理一元价值导向的前提下,承认多元教育伦理价值取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然而,我们认为,无论教育伦理的价值取向因教育者个体道德素质的差异而呈现出何种多元性和丰富性,教育者良好德性的培养和对教育伦理规范的自觉遵循乃是教育伦理的两大价值追求。因而,从总体上而言,教育伦理的价值取向也就表现为两个维度:教育者的美德和善行。

    2004年05期 9-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教学伦理价值探析

    周建平

    <正>教学伦理价值问题是教学伦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更是我国当代教学伦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只有确立了较为正确的教学伦理价值,才为我们对当今教学进行道德反省和道德追寻提供基本标尺和方向。 一、教学伦理价值的两个向度:外生道德与内生道德 谈到教学伦理价值,通常人们想到的是社会普遍伦理在教学中的投射,如近来人们讨论较多的教学平等。我倾向于把之称为教学的外生道德。所谓外生道德,是指人类教学活动所

    2004年05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现象学还原对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王攀峰

    <正>一、作为方法的现象学 从西方哲学发展的思想理路来看,西方古典哲学致力于本体论的研究,近代哲学偏重于认识论的探讨,而现代西方哲学则把重心放置于方法论的思考上。现象学从根本上把握了时代的哲学脉搏,在方法上大做文章。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指出, "现象学:它标志着一门科学,一种诸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特殊的哲学思维态度和特殊的哲学方法。"为此,它以其特有的哲学方法和哲学精神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开辟了诸如"现象学心理学"、"现象学美

    2004年05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价值情感现象学:一种道德教育现代性的思考方案

    高伟

    <正>在未来我国道德教育哲学研究中,一定会出现一个伟大的名字。他的思想将成为我们反思道德教育哲学乃至道德教育现代性的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持。他就是马克斯·舍勒。马克斯·舍勒(1874-1928)是现代德国哲学的杰出代表,价值情感现象学的重要创始者,德语思想界最深刻的思想家之一。价值情感现象学不仅是舍勒整个现象学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推进现象学哲学的重要领域。他的价值情感现象学对于我们反思近现代哲学包括教育哲学有极为重要的参照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讲,舍勒的价值情感现象学将是现代教育哲学包括道德哲学和情感哲学的极为重要的生长点。

    2004年05期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论道德教育的意志自由

    刘超良

    <正>道德教育面临这样一个事实:道德教育总想教人走向道德人格的完善,却总摆脱不了道德权力意志对其控制的厄运而深陷困境之中。本文试图探讨道德教育难以走向自由的深层原因--道德教育的意志强制,并对走向道德教育的意志自由过程中的几个关系进行辨析。 一、意志自由与道德教育的意志自由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的近代西方哲学,存在着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关于意志自由观的分歧。经验主义从事物的因果关系出发,认为人们所做的任何选择都有原因,不存在超

    2004年05期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 论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

    容中逵,刘要悟

    <正>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决定整个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和基本内容,它与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共同构成了课程改革实施的整体舆论氛围,而二者的一致性程度,作为一个关键变量,又决定了课程改革实施的进程与受阻程度。因此,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当考虑这一重要变量,认真分析其与社会公众认同的一致性问题。笔者认为,在二者不一致的情况下,应以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为准绳,调整课

    2004年05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从独白到对话:知识观的转变是关键

    李燕

    <正>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是通过对话式交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而,对话,这一新课改的重要主题词,理应成为一种实然的教育实践形态。但在实践中根深蒂固存在着的独白式教育关系,正成为新课改基本精神向实然推行的屏障。知识观决定着教育观,教育观导引着教育实践。由于"传递什么知识"及"如何传递知识"是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主要工作,而"独白"与"对话"这两种教育实践形态分别植根于不同的认识论(从而知识论)基础,因此,教育实践工作者知识观的转变是实现从"独白"走向"对话"的关键。

    2004年05期 38-4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基于网络的高校探究性学习:意义、现状与对策

    谢瑶妮

    <正>一、基于网络的高校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开始取代传统的机械性学习,课堂教学一改以前的沉闷气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然而,高校教学似乎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苏醒过来。以已有知识的授受为主要教学目标;以课堂讲解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笔试为主要评估手段,

    2004年05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新公共管理的精神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郭凯

    <正>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公共行政范式--新公共管理日渐流行,并成了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行政改革的主流话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已成为主流的行政范式,建立在行政--政治二分法基础上的传统公共行政不再受欢迎,新公共管理作为强势话语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倍受青睐,在我国人们对它的呼声亦一浪高过一浪,对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都已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什么各国对新公共管理如此顶礼膜拜与如此地狂热?新公共管理的精神是什么?它会对我国的教育会产生哪些影响?本文对这些问题尝试做些探讨。

    2004年05期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 教育收费困境:概念与政策的解读

    张天雪

    <正>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从经济学上看,是有投入产出的,而且这种投入--产出的成本多是隐性的、迟效的,是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过去教育作为纯公共产品,其投入的渠道和主体是唯一的,即政府。随着人们对教育产品属性的重新界定,教育归类于准公共产品,教育投入则渐进性地转入了国家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融资为辅。随着社会整体的市场经济转型,教育投入的多元格局渐成定势,

    2004年05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高校学分制条件下学籍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讨

    李华玉,周玉宇

    <正>学分制是基于选课制,以学分作为学习计量单位,并且按照学分进行教学安排和学籍管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选课制与弹性学制相结合是学分制的两大基本特征,也是高校学分制的灵魂所在,体现了高等教育多样性、个性化的教育原则。学分制起源于100多年前,如今已呈现程序化、系统化和成熟化的特点,但也出现了发展中的瓶颈。比如学分的计量方法不太科学,选课的程序非常繁琐,有的高校因为信息化程度不高而没有实现真正的弹性学制,等等。

    2004年05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教育券制度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徐美贞

    <正>针对政府垄断办学缺乏活力、竞争力和效率的弊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雷德曼(MiltonFriedman)于1955年在《经济学与公共利益》一文中首次提出教育券(vouch)这一概念。其基本内容为:将公共财政的教育经费分摊给每个学生,由政府向学龄的儿童家庭颁发一种表明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价值凭证。儿童在入学时将教育券交给学校可以冲抵全部或部分学费。学校则用收取到的全部教育券向政府换取与此相当的年度教育拨款。

    2004年05期 60-6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 "合作教学"在双语教学中的运用

    舒军华

    <正>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是主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五种理念,也是学校进行课改的基本追求。教育呼唤平等与交流,课改寻求学校课程、家庭课程和社区课程之间的内在整合和相互作用,追求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学习外语不只是为了掌握一种语言工具,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把外语运用到其它学科中,用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这样,学科知识的教学与外语的应用性教学就自然的融合为一体了。 "双语主题活动课"把学科知识与英语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能较好地让学生实现从知识向语言能力迁移的教学目标。

    2004年05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