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巡礼

  • 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正>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是江苏省规模较大的一所民办学校,又是泰州市最大的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5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设高中、初中、中英文、小学四个教学分部,在

    2009年09期 No.15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 云山中学“生本”教育之光

    <正>学校教育理当"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然而,思考当前学校教育,对如何真正深入推行素质教育甚感迷茫。同时,尽管教师辛苦耕耘,但想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甚感吃力,学校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瓶颈位

    2009年09期 No.159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教育理论研究

  • 从教育的“过程”理论到“生成”实践

    李敏;

    教学从来就有过程属性,只是在一些功利性的氛围中渐渐被人遗忘了。随着教学的发展,教育的过程属性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而生成作为过程属性在教学层面的反应,理应成为当今教学的实践取向。

    2009年09期 No.159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共性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魏迪;

    传统上,研究者们一直将赫尔巴特当作"教师中心论"、杜威作为"儿童中心论"的对立双方来比较,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我们可以发现两人师生观的共性特点:不同程度地重视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肯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尊重和爱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2009年09期 No.159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及其启示

    马文君;焦瑶光;

    杜威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代表,他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而庞大。在批判外在目的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主张教育即生长、生活及经验的不断改造。文章从教育无目的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了教育无目的论的特点,并进一步阐释了它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些启示。

    2009年09期 No.159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课程与教学研究

  • 对一堂自然课的描述性评论——从体验学习视角看

    王斌娟;张志峰;

    作为一种学习目标和方式,体验学习顺应了我国课程改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而且对学生主动地学习、建构知识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发现一线教师在运用体验学习理论的时候还存在着一系列误区,笔者试图通过对体验学习的梳理,并结合其理论对一堂自然课教学片段的描述和剖析,以期对一线教师运用此教学理念具有借鉴意义。

    2009年09期 No.159 14-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思想品德教科书的功利化倾向——以人教社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例

    周全;

    品德教材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美好的德性,然而通过对人教社的2004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分析,我们却发现,在教科书中渗透着相当程度的功利化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道德的有用性、选取事例的金钱化以及道德榜样商人化这三个方面。通过对教材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笔者认为社会对学生金钱处理能力的客观需求、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的功利化以及社会的工具性倾向都可能是造成德育教材功利化倾向的原因。

    2009年09期 No.159 18-2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语文学科视域中“真实”情感的价值诉求

    温小军;

    当前语文学科教学中倡导的学生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不是一种客观描述下的主观表感的真实,而是一种可能生活之中的可能真实。倡导学生这种情感的真正目的在于自觉实现学生的发展。

    2009年09期 No.159 21-2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德育研究

  • 凡人德育的内涵、特征及其实施

    李继航;

    走向凡人的德育是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什么是凡人德育?凡人德育拥有哪些特征?如何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实施凡人德育?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凡人德育中心内涵——"相对道德优势"的分析,通过对与其相对的圣人德育的内涵进行对比,指出其所内含的先"义"后"利"的标准以及得出凡人德育的特征。最后,结合其特征推论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凡人的德育。

    2009年09期 No.159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论老子上善人格思想与师德建设

    王政;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道家老子的《道德经》短短几千字,内涵甚为丰富,其中他的上善人格的优秀品质正是当代人所缺失的。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困境,笔者认为老子这一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009年09期 No.159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论学生生活世界的异化与回归

    李云吾;邱蕾;

    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当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试教育返潮的现象严重。学生除了学校开设的课程要必学外,课外的补习也热火。学生整天在教室里、家庭里周而复始地来回移动,连一些起码的生活常识不知道,导致学生生活世界的异化。最近许多学者呼吁教育要回归生活,但回归的是书本的生活知识,而不是本真的生活经验。本文就是从学生生活世界的异化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教育回归本真生活世界的迫切性。

    2009年09期 No.159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

    林晓蔓;

    自杀已成为青少年的第一死因。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语文课程在开展生命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开发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学会敬畏生命从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让社会充满爱与和谐。

    2009年09期 No.159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教育管理研究

  • 论后进生教育取向的转变

    赵鑫;

    后进生转化是当代教育的难点。为攻克这一难点,后进生教育的取向应由"纠错"转变为"扬善",即从后进生外显和内□的积极品质出发,运用"感受成功"、"光点扩张"、"竞选上岗"等策略,增强后进生学习和生话中的积极体验,促进积极人格的形成,最终实现所追求的人生理想。

    2009年09期 No.159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英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述要

    王泓萱;

    教师评价是维系和提高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当下的相关机制亟待完善。鉴于此,文章试以英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的发展及现况作为讨论对象,运用文献查阅法与文件分析法,分别从其目的、标准、方式等六大基本方面进行探析,以期为我国相关改革的深化及路径选择提供思路。

    2009年09期 No.159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尊师观变化下“尊师重教”人文精神的失落

    李春霞;

    "尊师重教"是中国优秀传统,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长期以来,维持教育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尊师重教"的人文精神逐渐走向失落。本文从时间维度上阐述古今尊师观并对其变化的内因进行分析,发现"尊师重教"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受古今尊师观变化、社会发展、教师待遇、学生主体地位变化等因素影响。重拾其内在的人文精神提高教师地位,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2009年09期 No.159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试论中国特色区域性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券制度的构建

    王嘉依;王少华;

    教育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离不开制度的创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源动力。引入教育券制度,就是将竞争从学校外部引进教育领域,必将给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对此问题,依据经济学、教育学原理,对区域性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券制度,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其内涵的揭示入手,归纳出实施教育券制度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实施教育券制度的三大基本条件,指出了实施教育券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性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券制度鸣锣开道。

    2009年09期 No.159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我国早教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佳;

    随着早期教育倍受重视,早教机构应运而生。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相关部门质量监管;缺乏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教师缺乏早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家长对早教机构贡献不大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早教机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9年09期 No.159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追求基础教育的师资均衡发展——对教师“定期流动制”的再思考

    李飞;

    教师"定期流动制"作为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一种重要操作模式,在我国一些地区也已经开始了局部的探索。但是,目前仍有不少问题仍困扰着实践者,具体表现为教师定期流动制度还缺乏与之配套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基础,流动还仅限于区域内小范围流动,教师应该每隔几年流动一次比较合适等。对此,首先应更新观念:教师定期流动是必要的和合理的;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和法律,建立科学的教师流动机制;改变同一区域教师收入差异,建立农村偏远地区教师的特殊津贴制度;学校(校长)也要加强反思:自身在教师流动中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应尊重教师在流动中的意愿和感受。

    2009年09期 No.159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生本教育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本质与表征形式

    程勇;王丹;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研究领域内的一个新话题,这一研究的展开需要解决其定义、本质及表征形式等基础性问题。其基本涵义是教师在自身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并对其进行反思,根据实际教育教学情境的变化做出反应的应变知识。其本质在于它的行动性特征。其外在表征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学风格、教学模式和教育机智三个方面。

    2009年09期 No.159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中小学教师培训价值理性缺失的反思

    丁小晶;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现实的教师培训中,往往重视教师培训的工具价值追求而忽视理性价值追求,使培训出现严重偏差。重视教师价值理性培训,构建体现人文精神的教师培训体系。从而促使教师人权观、知识观、专业观全面和谐发展。

    2009年09期 No.159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当前教育理想的分析批判与本真回归

    王举;

    教育伴随着人的产生而出现。教育理想作为教育理念形而上的抽象和升华,是整个教育生态的价值导向和终极关怀。本文对当前的功利主义教育理想和泛人本主义教育理想进行了分析批判,并在此基础上,试图促发符合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性特征,且以探求人的存在意义和人与外部环境沟通互动、实现多元共生教育情怀为思想内核的本真教育理想的回归。

    2009年09期 No.159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论教师专业化培训的自主性

    代安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改革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新改革要求教师以全新的姿态和教育理念面对学生,以谋求培养创新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伴随着教育改革的另一个指向就是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即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因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制约着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而教育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教师身上,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的教育改革只能是一种幻想。

    2009年09期 No.159 85-8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国际教育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