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巡礼

教育理论研究

  • 苏霍姆林斯基的校长教学领导思想研究

    董有志;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巨大的精神财富的宝库。他高度关注校长教学领导,提倡教育思想的领导,注重学习,聚焦课堂,率先垂范,科研兴校。在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的背景下,这些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2010年03期 No.165 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9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村小学撤并的深层次影响

    程路;

    乡村小学对农村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大规模合并裁撤农村中小学,虽然在财政上具有集中办学的规模效应,有利于改善学校现代化办学水平,但也存在诸如强化"离农"教育、伤害农村儿童健康成长、削弱农村文化的再造能力、忽视学校在提升乡村政治文明中的作用等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消除片面追求办学规模效益思想的不良影响,在保证农村学生能普遍接受较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保留农村小学,加强建设,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010年03期 No.165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教育惩罚的正当性及其实践要求

    赵烈玲;

    教育惩罚古已有之,已表明了教育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当前,对教育惩罚的质疑和非难,无疑是对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正当性的质疑。教育惩罚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它的存在有它自身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2010年03期 No.165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学生自治: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结构研究

    陈华;

    中国近现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结构是"一体两翼",即以"学生自治"为主体和主题,并由此而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自学辅导"(以及"分团教学法"、"道尔顿制"),在课程内容上强调"设计教学"(实质是"生活教育"以及相关的"活动课程")。

    2010年03期 No.165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 推行小班制 救治“教育病”——由“救市”引发的思考

    袁冬梅;崔国富;

    2008年11月初,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紧急"救市"计划,但对于教育投入只有44亿元。令人深思!在增加投入、扩大内需,以应对严峻的经济动荡、促进就业的新形势下,在全国推行小班化教育,一方面可以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因师资不足、班额过大带来的一系列教育问题。实谓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必要且可行之举。

    2010年03期 No.165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浅谈合作学习团队

    陈雅玲;

    合作学习不同于小组学习,团队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结构。学习团队也不等同于学习小组,目前,许多教师组建的学习小组,大多数属于学习群体而非团队。学习团队与学习小组有着本质的区别,团队有其发展的阶段模型,构建学生团队是进一步推进合作学习,突破合作学习发展"瓶颈"的关键。

    2010年03期 No.165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德育研究

  • 学校德育目的制定依据的思考

    林海亮;李雪;

    我国学校德育目的长期以来备受争议。但是,研究者却没有对学校德育目的制定依据展开讨论。学校德育目的制定依据是"适合学校需要和学校德育两个主体需要",由此引申出若干条具体标准:学校德育目的要具有特殊性;学校德育目的对学生发展要有"价值限定";学校德育目的要有实现的经济基础;学校德育目的要体现学校德育实现道德双向认同的任务;包含培养符合社会要求、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内容;德育目的要适应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

    2010年03期 No.165 27-3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媒体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刘要悟;刘灿;

    媒体素养教育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70年代在欧美发达国家进入学校教育领域并得到重视和加强,90年代中期以后在更多国家的学校中开展。其发展趋势是:对象日益扩大,内容日益丰富,方法日益多样。

    2010年03期 No.165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现代德育之两难及其消解的路径

    严从根;

    现代德育在诸多问题上陷入了两难困境。形成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私人自主和公共自主之间的冲突。走进协商对话,在私人自主和公共自主之间架构起一座桥梁,是消解现代德育两难的可选策略。

    2010年03期 No.165 35-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教育经济研究

  • 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及良性互动实现条件

    刘伟;

    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是一种互动关系,它源于投入与产出、生产与分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良性互动就是较为公平、合理的教育投资规模和结构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改善教育投资状况,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要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就必须满足特定的制度体制条件、经济结构条件和政府政策条件。

    2010年03期 No.165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课程与教学研究

  • 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策略探究

    朱杰祥;

    新课程标准为不同阶段的英语学习目的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小学毕业时要求达到二级水平,初中毕业时要求达到五级水平。小学生进入初中后,要面对种种的变化,从心理、生理到教材教法、学习习惯等。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重视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2010年03期 No.165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大学语文教学实施手段探析:以现代文学为例

    曾穗菁;

    作为一位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从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安全、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教育等角度审视"大学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而现代文学部分作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语言和时间距离方面的接近使其在人文教育中更显优势,其人文精神体现在文化语境、作家的人生道路与人生态度以及作品本身。本文以现代文学为例探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施手段,更好地将时代与历史贯穿起来,将学生与教师联系起来,将知识与人文融合起来。

    2010年03期 No.165 48-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文化传递模式与课堂教学的重构

    范敏;

    文化传递模式与课堂教学的历史与未来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三种模式同时存在,而且前喻文化逐渐成为主要趋势。因此,面对这种文化传递模式的转型,我们需要从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来重构课堂教学。

    2010年03期 No.165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顶岗支教实习: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闫建璋;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经验匮乏,理论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职后教育的困境则在于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性有余而理论性不足。顶岗支教实习有利于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职前教育质量;有利于为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供机会,摆脱教师职后教育困境;有利于教育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促进教师教育整体发展,是打通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2010年03期 No.165 57-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教师文化观的价值重估与实践观照

    施玉萍;

    当下教育信息化普遍使用于各个领域,教育正处在中西文化、新旧课程文化冲突融合的时代。传统教师文化面临崩溃的危险、利用教育信息技术的不良文化泛滥。这种现象在课程转型时期出现是不足为奇的,但需要教师具有理性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如何避免教师在课改中重复出现的弊病,又能使中国传统文化更新变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是当前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2010年03期 No.165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高等教育研究

  • 不同传统下的大学精神——以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为视角

    韩伟才;钟彬;

    缩短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重振中国的大学精神是我国教育界一直争论和关注的问题。中西不同的传统塑造了中西不同的大学精神,中国大学精神的重振不应像历史上那样在激烈地反传统的过程中实现,也不能完全移植西方传统,中国的大学精神要在中国的强国家传统和西方的自由传统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力求西方传统与中国传统的汇通,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的某种"创造性转化",以顺利渡过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尽快重振中国的大学精神。

    2010年03期 No.165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生本教育研究

  • 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

    周兴平;

    <正>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数理性特征客观上使得数学成为小学课堂中一门比较难教的课程。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主要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标,比较多的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许多知识只是一种符号保留在学生的记

    2010年03期 No.165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记一节生本语文课

    陈丽端;

    <正>在教育者的传统观念中,上什么学科就得有什么学科的味道。比如语文课,就得上出语文的味道来。这里所谓的"语文味"指的是语文课要有字词句篇、语修逻辑的研究和学习。语文课堂少了这些,就体现不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说到这里,我

    2010年03期 No.165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依靠学生进行高中语文的“整合”

    曾丽珊;

    <正>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在教学实施方面,教师们常常受到课时不足的困惑,主要的原因是新教材的容量大。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平均每一个模块就有19篇课文,每个学期约有45课时,除写作训练、测验外,平均每两个课时就要学习一篇课文。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每单元只挑一两篇来教,这未尝不是解决课时不足的

    2010年03期 No.165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职业教育研究

  • 生本教育理念在实训周教学中的应用

    刘敏中;

    本文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为例,介绍了一种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实训周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在职业技能教学中行之有效。

    2010年03期 No.165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农村中职教育要做好四大转型

    向长征;

    随着中职适龄学生的锐减,农村中职学校办学的规模效益已经消失,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危机亦即生存危机,中职教育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已经暴露出办学思想的偏差、公益性的缺失等弊端,同时农村中职教育以输出劳务为主,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后遗症。另一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农业科技教育,农业还是处于传统农业时代。实现农业现代化缺乏大量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谐农村的构建,还没有科技文化的强力支撑。农村中职办学做好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培养农民和专业特色的转型,切实为"三农"服务,不仅是学校的生存之道,更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

    2010年03期 No.165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家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