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本理论

  • 公民身份的自我认同及其教育

    冯建军;

    个人主体性是现代公民产生的前提。但公民不是原子式的个人主体,而是交互主体,主体间性是公民身份的基本特征。主体间性在公民身份中有三层内涵:第一是个人主体性,第二是个人主体之间的共生关系,第三是个体与共同体的一体关系。公民自我认同就是对公民身份主体间性的认同。因此,公民自我认同教育就是在公民个人主体性的基础上,展开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以使现代社会成为公民"共生共荣"共同体。

    2013年05期 No.193 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

    郑淮;杨雯;

    本文以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不同"身份"的小学生社会性发展差异,研究表明:制约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是复杂而多元的,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与学生所处的场域有关,主要存在于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之中,尤其是学生的网络活动、偶像崇拜和参与团体等直接影响其社会性的发展水平;不同居住社区的小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不同,体现在社会性发展整体和社会情感上存在差异;由于社会化主体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小学生社会性发展得分存在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外,毕业班的学生出现了下降现象;小学女生的社会性发展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小学生以学习为目的上网有助于其社会性发展。

    2013年05期 No.193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勿用“功利”评价教育,强化教育“责任”意识

    吴维煊;

    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受教育的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挖掘受教育者的潜能,让他们获得幸福、获得发展。而功利化的办学思想却让教育以追求短期效应为目的,把目光定位在分数、升学率、就业率等外显指标上,使学校办学方向偏离教育宗旨,离人民满意的教育越来越远。摒弃教育对功利的追求,回归教育理性运作状态,不仅是拯救教育危机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2013年05期 No.193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 人的积极品质培养的价值与路径

    鞠鑫;

    人的积极品质是指社会现实中人在认知、情感和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的美德与积极行为模式,是人的积极道德品质和积极心理品质的总和。培养人的积极品质具有人本化、生活化、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重要实践活动。其实现路径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形成"以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为导向"的主流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全民终身教育的时间、空间和主体维度上渗透人的积极品质培养;并吸收借鉴交叉学科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成果,创新积极品质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进程。

    2013年05期 No.193 32-3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教育史

  • 台湾公民教育的发展

    邓毓浩;

    公民教育本质上即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台湾社会素向重视公民教育的发展,其实施方式概分学校与非学校两个途径,但仍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成效较易彰显。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有其一贯的体系,都设置相关课程,其中以国高中特定的"公民"课程最为完整,大学则透过"通识课程"设计相关的议题,以实施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素养。台湾公民教育的教学内容,可上溯至清末民初之"修身"、"党义"和"公民"科目。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国民党实施党国一体的威权统治,教学议题倾向于凝聚大中国的认同意识,加强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和激化两岸对立之敌我意识,以教化式的认同实施国家化的公民教育;1987年政府解除戒严,此阶段教学议题较倾向形塑台湾主体性的概念,并淡化意识形态的对立,及至1996年台湾实施公民直选总统,深化了民主的价值,此时公民教育的议题,一方面要增进民主公民的素养,另一方面要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近年来,台湾公民教育的内容相当重视公民社会的建构,从强化公共领域的观念,期建立"公共理性"的社会公民,进而与"全球化"联结,培养全球公民意识从而参与全球公民社会。

    2013年05期 No.193 3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高等教育

  • 辨证施治——中医智慧对大学改革的启示

    姜慧颖;

    以中医智慧为大学改革把脉、诊病,并用中医思维谋划配置"药方",予以辨证施治,富有意义。当前我国大学改革存在以下思维病症:局部思维、线性思维、政绩思维及激进思维。对这些病症须对症下药,施以中医智慧之整体思维、变易思维、顺势思维及中和思维,做到因症而治,另附以诊后医嘱,巩固疗效。强调中医智慧贯入大学改革思维,意在"会通以超胜"。

    2013年05期 No.193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

    刘黎明;杨书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与此相伴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带来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2013年05期 No.193 56-5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高等教育_专家视点

教师教育

  • 学校变革中引领教师发展的原则探析

    李飞;

    教师发展不仅需要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自主建构默会的实践性智慧,也需要外部多元主体的引领与示范,引领教师发展应遵循如下原则:长程性原则,要按照教师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规律,为教师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适切性原则,要因地制宜、随机制宜、因人而异;公平性原则,对全体教师应一视同仁,在发展机遇、利益分配等方面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努力让激励发挥持续性的功能;创造性原则,不应固守单一的模式,应根据舆情、校情、师情创造性地实施;自主性原则,把外在的影响转化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动力。

    2013年05期 No.193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 论落实民族教师“国培计划”的对策

    唐智松;陈南;

    面向少数民族教师的"国培计划"活动面临培训对象的少数民族身份及其心理、文化等方面特殊背景,培训需求上具有看轻应试培训、了解内地教育信息、寻找教书育人样板等特征,由此决定了宜采取关怀为基、指导为本、交往为路、帮助为径等培训策略,方能收到促进民族理解、增进民族认同、引发专业危机、培育感恩情节等特别效果。

    2013年05期 No.193 69-7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 基于成人学习特点的教师培训者专业能力探析

    赵永勤;

    教师培训者专业困境的根源在于对服务对象研究的缺失。这使教师培训者在培训课程与教学方面表现出对象感缺乏,目标和内容科学性欠缺以及形式、方法应用适切性较弱。教师培训者应基于成人学习特点,在培训需求调研、课程与教学目标体系构建、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课程与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

    2013年05期 No.193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教学论

  • 弱势关怀视野下师生课堂教学互动不平等的审视

    东长孟;明庆华;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他人,课堂交往是教师影响学生的重要方式。在师生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往往偏爱成绩较好的学生、班干部和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而忽视与弱势学生群体的交往。通过研究发现,教师权威、教师期望、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和家庭背景成为教师选择课堂互动交往对象的重要因素。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在课堂中受到教师不平等对待,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关怀。弱势关怀视野下,教师应该改善师生关系,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期望,改变功利化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学生家庭背景的影响,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的交往机会,让学生幸福成长。

    2013年05期 No.193 79-8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外国教育

  • 美国选择性教师认证项目的实施背景探析

    陈颖;

    选择性教师认证项目是美国重要的教育改革运动,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非传统路径,是州认证机构在传统的以大学为本的教师教育计划之外建立的另一种颁发教师证书的可供选择的方法。解决教师短缺是选择性认证项目产生的最直接的动因,除此之外,美国社会对教师质量的关注,对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要求以及对于现行教师教育的不满,均是促使选择性教师认证项目开展实施的催化剂。

    2013年05期 No.193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其新政策研究

    朱爱琴;强海燕;

    2012年9月马来西亚教育部推出《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为马来西亚未来13年的教育发展制定方向。政府高度重视马来语和英语的学习,对华文的学习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甚至缩短了学习华文的时间,这对华文教育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描述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现状和华文教育政策以及马来西亚华人尤其是"董教总"为了华文教育的发展和政府之间进行长期不断的博弈。最后文章还分析了新政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并呼吁马来西亚政府采取公平合理的教育新政策。

    2013年05期 No.193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正>历史沿革: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前身为1933年建校的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1935年设立)。1999年,教育科学学院正式成立。2012年,学校新一轮院系调整,成立新的教育科学学院。同年,学校与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创办特殊教育学院,挂靠于教育科学学院,以"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方式运作。

    2013年05期 No.19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投稿须知

    <正>1.来稿要求观点明确、新颖、论据及相关数据可靠、论证充分、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文句通顺、用词准确、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研究方向)、作者单位、工作单位地址及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包括手机号码)、E-mail地址、摘要和关键词、正文、注释。

    2013年05期 No.193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