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谦;
爱国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国民性的培养。国民的现代属性源于一种契约论假设;契约论认为国家本质上是由其成员让渡自己的权利而平等构建的共同体;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所有成员的权益,国家的合法性需要得到国民的认可。国民应该具备自主、平等、理性、团结等品质。今天的国民教育应该以学生的个人认同为出发点,着重法制与理性精神的培养,立足传统文化,以班集体为载体,培养新一代国民。
2014年03期 No.197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 蒙石荣;蒋文宁;
奴性作为一种国民劣根性,其本质是一种依附性人格,其根源于长期的封建礼治文化浸染。而作为国民奴性根源的礼治文化,其核心为对"上"的顺从,并具有极强的惰性。奴性在当代表现为由绝对的人身依附转变为相对的人身依附和对物的依附。规训教育迎合了礼治文化的核心,让学生习得"上"的标准并让学生依附于"上",从而实现自身的再生产。在当代,规训教育所倡导的"上"即为"教师""分数""课本知识"以及"上级领导"等。而规训教育再生产奴性的方式主要包括层级的监视、规范化裁决以及考试(检查)。
2014年03期 No.197 14-1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 郑淮;戎明杰;
徘徊在社会边缘的流浪儿童,处处受到排挤和不公正的待遇,在义务教育面前也不例外。我国义务教育制度要求所有适龄儿童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由于流浪儿童的特殊性,流浪儿童在教育公平面前却陷入了重重困境。表现在平等教育权利缺乏保障措施,教育资源未能体现合理配置以及补偿性的教育机会明显不足等方面。保障流浪儿童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既是教育公平的要求和体现,又是全面落实和贯彻义务教育制度的迫切性的要求,既有利于推进社会的公平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又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014年03期 No.197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康宏;
广东地方高校是培养专业应用型研究生的主体。台湾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完善的技职教育体系,在培养专业应用型研究生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广东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着较大的互补性。目前粤台高校研究生教育合作在办学主体、学历互认、户籍、招生、学费、交流时限等方面存在诸多制度性障碍。今后两地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合作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大学的主动性,积极提升合作办学层次,健全学历、学分互认机制,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校-校-企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捐资助学。
2014年03期 No.197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 王璐;
粤港高校合作办学虽然有着一定的地缘人缘等良好的外部条件,但仍旧面临文化、制度、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在能否下放合作办学监管权限、允许港校到内地独立办学、给予合作办学机构"国民身份"待遇等问题上,不论是办学主体还是监管主体都处于困境与两难境地。
2014年03期 No.197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 于天贞;
学校是育人场所,所进行的一切工作都应以育人为中心,大学生贫困资助工作也应如此。从"他助"走向"自助"是贫困资助的经济功能逐渐走向育人功能的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趋势和必然,它是由资助体系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他助"模式的现实困境和"自助"模式的实践优势共同决定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从"他助"转换到"自助"是可行性的,并提出完成转换需要注意的两个层面——学生和学校。对学生而言,应摒弃好逸恶劳,倡导自强不息,应杜绝敷衍了事,坚持以身作则,应饮水思源,助己助人;对学校而言,应以经济资助为基础,拓宽资助渠道,搭建"自助平台",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内在品质教育。
2014年03期 No.197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 刘志华;廖渐帆;
通过调查问卷对广东10所高校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高校研究生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较为普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学生干部之间在学术失范行为上无显著差异。与此同时,通过调查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从而从学术道德教育、学术管理工作、评价制度以及导师培养等方面提出对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几点建议。
2014年03期 No.197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 刘立;何克勇;
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发起者和源头,对传播内容、媒介、受众、效果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从创立年代、机构性质、宗旨与目标、机构职能以及政治文化环境等维度对比分析了法语联盟等六所语言文化机构,发现中国的制度和文化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文化传播中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但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模式。
2014年03期 No.197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王晋;汪永晖;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其有效教学模式使得生命教育由可能变为现实。学校中生命教育的开展有学科教学和德育课堂两种主要途径,生命教育教学实践当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其中,德育课堂途径因课型不同,其有效教学模式可分为案例导学式、问题协作式和实践体验式三种。学科教学途径又因其学科类型迥异,其有效教学模式分为问题解决式和品味拓展式两种。教学模式的构建无法避免其机械性,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的选择、甄别以及升华则需要智慧教师和教师智慧。
2014年03期 No.197 72-7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 吴玉平;张伟平;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程的平衡性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课程目标制约着课程的设置,规定着课程内的选择和组织以及学习活动的方式,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因而其平衡性问题更具研究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日三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追求课程目标的平衡,并力图在平衡中有所反思,在反思中实现超越。本文从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两个维度对美、英、日三国的改革举措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既有相似之处更各具特色。
2014年03期 No.197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 林闻凯;
变革型课程领导是与传统标准化课程管理相区别的一种新型范式。变革型课程领导基于专业知能与道德权威,透过共同的学校发展愿景,来引领学校组织成员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以实现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并推动学校改进与发展。实施变革型课程领导需要明确课程领导者的角色。同时,课程领导的有效实施需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推进,不同的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变革策略。
2014年03期 No.197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