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学斌;
建国以来,围绕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和教材的讨论和改革持续不断,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教材日益多样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育人成效却不尽人意,原因之一是虽然德育居于首位却在实际中处于边缘位置。走出这一悖论必须要使德育课程"放低身段"、内容编排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方式方法"接地气"、课程评价与学生道德认知成长相统一。在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过程中,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虽然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不足,主要表现为教材衔接缺乏、教学区分模糊、学习效果不佳,造成了文化自觉和自信的不足,有必要通过完善内容融入层次性、区分教学方式和整合社会合力来改善。
2016年02期 No.208 2-4+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 胡敏;
建国以来,围绕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和教材的讨论和改革持续不断,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教材日益多样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育人成效却不尽人意,原因之一是虽然德育居于首位却在实际中处于边缘位置。走出这一悖论必须要使德育课程"放低身段"、内容编排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方式方法"接地气"、课程评价与学生道德认知成长相统一。在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过程中,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虽然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不足,主要表现为教材衔接缺乏、教学区分模糊、学习效果不佳,造成了文化自觉和自信的不足,有必要通过完善内容融入层次性、区分教学方式和整合社会合力来改善。
2016年02期 No.208 4-5+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 赵海峰;
建国以来,围绕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和教材的讨论和改革持续不断,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教材日益多样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育人成效却不尽人意,原因之一是虽然德育居于首位却在实际中处于边缘位置。走出这一悖论必须要使德育课程"放低身段"、内容编排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方式方法"接地气"、课程评价与学生道德认知成长相统一。在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过程中,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虽然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不足,主要表现为教材衔接缺乏、教学区分模糊、学习效果不佳,造成了文化自觉和自信的不足,有必要通过完善内容融入层次性、区分教学方式和整合社会合力来改善。
2016年02期 No.208 6-7+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 查玉瑶;
建国以来,围绕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和教材的讨论和改革持续不断,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教材日益多样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育人成效却不尽人意,原因之一是虽然德育居于首位却在实际中处于边缘位置。走出这一悖论必须要使德育课程"放低身段"、内容编排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方式方法"接地气"、课程评价与学生道德认知成长相统一。在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过程中,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虽然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不足,主要表现为教材衔接缺乏、教学区分模糊、学习效果不佳,造成了文化自觉和自信的不足,有必要通过完善内容融入层次性、区分教学方式和整合社会合力来改善。
2016年02期 No.208 7-8+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 陈定坤;
建国以来,围绕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和教材的讨论和改革持续不断,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教材日益多样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育人成效却不尽人意,原因之一是虽然德育居于首位却在实际中处于边缘位置。走出这一悖论必须要使德育课程"放低身段"、内容编排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方式方法"接地气"、课程评价与学生道德认知成长相统一。在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过程中,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虽然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不足,主要表现为教材衔接缺乏、教学区分模糊、学习效果不佳,造成了文化自觉和自信的不足,有必要通过完善内容融入层次性、区分教学方式和整合社会合力来改善。
2016年02期 No.208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 龙宝新;
世界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热点是各国、各国际组织共同关注的改革焦点聚合的产物。世界各国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焦点在差异中具有相似性,欧盟、印度、拉美、非洲等地区关注的职前教师教育问题分别是:教师专业建设、国家课程框架、优质项目打造与优质改革经验吸收,而OECD、UNESCO、IALEI等国际组织关注的是职前教师教育体系的优化,全方位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教师专业"内涵的重构等问题。国外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是:以专业建设为内核,以课程建设是为抓手,以实践能力建设为焦点,自觉关注弱势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6年02期 No.208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 王瑞德;
教师需要有别于教师想要,教师需要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必需物,而教师想要则是教师的个体欲求。讨论教师需要必须区分教师基础性需要与教师发展性需要。前者是一个社会性概念,意指教师生存与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条件;后者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意指教师促成自我完善的主观要求。因此,基础性教师需要的满足是一个公共问题,而发展性需要的满足是一个持续的提升过程,他们之间有显著差异。
2016年02期 No.208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 刘奕涛;钟凯雄;
"好教师"是教师成长新的方向。高校应从文化管理视角剖析"好教师"成长环境的文化维度,通过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催生人际信任的教师行为文化,打造教育性、人文性、特色性和整体性相融的物质文化环境等文化管理策略,对"好教师"成长环境进行持续的调控和优化,为其成长提供充溢文化动力的生态环境。
2016年02期 No.208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