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

  • 教育公平与程序正义——高考招生“专项计划”政策的两难选择

    陈·巴特尔;李双龙;

    高考招生"专项计划"是在重点高校城乡生源比例失衡的背景下产生的。近年来,围绕该项政策的研究以及对该政策实践效果的思考没有停止过,但现有的研究也多是停留在对该政策价值判断的层面。事实上,"专项计划"政策在实际中不仅存在着应然与实然的矛盾,更存在着教育公平与程序正义的两难选择。针对此种困境,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议:成立机构,对专项计划招收的学生展开跟踪研究;政府大力发展各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各高校对专项计划政策招收的学生给予各方面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

    2017年01期 No.213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 2015年中小学生欺凌行为年度分析报告

    陈银银;管华;

    本文通过分析2015年网络媒体曝光的51例中小学生欺凌行为,发现我国中小学生欺凌行为具有发生比较普遍、参与人员多、方式残忍、后果严重的特点。同时,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性别的学生参与欺凌的方式存在差异。中小学生欺凌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场域,农村中小学生欺凌情况更为严重。目前对中小学生欺凌行为惩罚力度弱、学生受不良朋辈群体影响大,加之欺凌发生场所较为隐蔽、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欺凌事件频发。为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应当以学校为主体,明确校长责任,重视法治教育、完善学校法律秩序,依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中小学生欺凌发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防治,并建立合理的惩罚教育机制。

    2017年01期 No.213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 教师交流轮岗实施障碍及对策研究——基于被交流轮岗教师的视角

    蔡安宁;管敏;

    教师交流轮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的利益相关者。被轮岗教师是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其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教师交流轮岗的效果。本文从被轮岗教师的思想、心理、精神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教师交流轮岗实施障碍及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制度驱动,增强教师交流轮岗的义务性;加快行政推动,确保教师交流轮岗的有效性;规范程序操作,增加教师交流轮岗的透明性;实施激励补偿,调动教师交流轮岗的积极性和树立典型带动,发挥教师交流轮岗的导向性等对策。

    2017年01期 No.213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 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反思: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权衡

    段宝霞;李晓栋;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更多的是基于一种工具理性的选择。过分强调工具理性会影响农村寄宿制学校内在价值的发挥。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关注儿童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适时调整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方向,以充分发挥其内在价值。以理念为先导、育人为核心、师资为根本、管理为重点、制度为保障,逐步实现寄宿制学校工具性作用和价值性作用的基本统一,使农村寄宿制学校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

    2017年01期 No.213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课程与教学

  • 我国课程的文化学基础研究:进展、问题及其改进

    和学新;马苏静;

    近年来,我国的课程文化学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西方研究成果的翻译和整理、对文化与课程要素之间关系的探讨、对文化学范畴与课程关系的探讨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分析等方面。此类研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研究的自觉性不高、理论深度缺乏、整体性思考不够、研究不平衡;"实然"研究多;研究的本土化程度不高等。故而,应增强研究的自觉性,加强研究的整体性,开展整合研究,将"实然"研究与"应然"研究相结合,推进本土化研究。

    2017年01期 No.213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 民办幼儿师范院校教学质量的问题与建议——基于园长和教师的视角

    王默;孙雁飞;

    本文采用多个案研究范式,以S市五所民办幼师学校为例,通过对20名幼儿教师以及10名其所在工作幼儿园的园长等一线工作者进行访谈后发现,民办幼师学校存在着专业理论课程内容贫乏、实践类课程设置时间长且缺乏指导、专业技能课程内容设置缺乏学科基础内容建构等问题。因此,通过完善课程设置的质量、灵活安排并且优化实践课程指导、优化教师团队建设等,对于民办幼师院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

    2017年01期 No.213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 中学教师教学表现的特点及改善建议

    王宽明;

    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实施调查,以性别、职称与学校属性为变量,调查教师在教学表现上的现状,并探讨其发展模式。样本来自2016年参加贵州省中学"国培计划"的231名骨干教师。研究发现:教师教学表现整体良好,但存在结构性差异;低职称教师对教学表现自我认同度较高,但教学表现缺乏弹性和深度;办学条件影响教师教学表现,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的教师随着职称的提高,教学表现提升幅度更大,但低职称教师教学表现低于办学条件一般的学校教师教学表现。重视沟通和交流,帮助低职称教师营造多方支持的氛围以增强其教学表现的动力;加强学习和反思,加强中学教师教育实践能力以增进其教学表现;开展沙龙讨论,扩充教师教学知识等可以提升教师教学表现。

    2017年01期 No.213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高等教育

  • “回到大学本身”:基于学术共同体重构大学与社会之关系

    李力;

    作为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大学服务社会"本质上反映的是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定位。当下中国大学忽略"大学服务社会"产生的独特语境,将"服务"简单等同于"无条件服从社会"和"直接投身社会",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大学办学实践的良性发展。中国大学与社会之关系异化的根源在于尚未形成基于学术共同体来重建大学与社会之关系的逻辑思维。大学学术共同体是对大学与社会之应然理性关系的本质彰显。当前中国大学亟待回归大学本身,根据自身成长经验来理性看待"大学服务社会";社会与大学各自改革基础之上的良性互动是重构大学与社会之间相互塑造关系的前提和关键;大学应该在坚守象牙塔精神的同时,提升学科能力并形成学科特色,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育人品质、培育大学文化精神以及开发原创性科研成果来引领社会发展;大学及其学者应该充分发挥其理性品质,以自身特有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担当来批判和推动社会发展。

    2017年01期 No.213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 MOOC与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思考——兼论我国MOOC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庆晓;饶先发;王轶珍;

    MOOC作为在线教育的一种形式,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自2013年开始在国内迅速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MOOC的"顽疾"并没有得到解决,学习者、教师、MOOC平台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高校应通过构建中国化的MOOC平台、完善MOOC认证机制、重塑教师角色等方式提升我国MOOC的质量。

    2017年01期 No.213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 我国高校现行转专业机制的利益相关者研究——基于39所“985工程”高校转专业政策文本分析

    张毅鑫;

    使学生学习自己满意的专业,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专业选择自主权的尊重。然而,高校学生转专业机制的制订涉及多方面相关利益,需做到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平衡并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本文在对39所"985工程"高校转专业政策文本的分析基础上,对我国高校提出以下建议:合理安排学生转专业的时间;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放宽对转专业学生的成绩限制;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教育模式以及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转专业指导。

    2017年01期 No.213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教育研究方法

  • 教育史学研究的“整体史观”

    杨伟东;

    传统教育史学观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针对这些缺点,本文借鉴年鉴学派"总体史观"理论,提出教育史学研究的"整体史观"。教育史学整体史观认为教育史包括历史上与教育相关的一切事件,要求探寻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强调跨学科地开展教育史综合研究,并认为教育史具有综合其它教育学分支学科的潜能。在这一新史观指导下的教育史研究,强调研究视野扩大化、研究内容多元化和研究方法综合化。

    2017年01期 No.213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 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研究运用中的易犯错误

    牛蒙刚;李素敏;

    在教育研究中,不少教育研究者对于历史研究法在认识上存在着将其简单化、格式化的倾向,这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下述错误:将历史研究法简单化地等同于文献法、内容分析法,造成概念理解上的混乱;受困于第一手资料的寡少,习惯采用第二、甚至第三手的文献进行立论;未能对文献资料进行外部和内部批评,转引他人文献或数据时不加以鉴别;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情境,盲目地借用其他学科的或时髦的概念解释历史事件;没有综合考量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自身的理论素养、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当务之急是认清易犯错误,把握应对策略,引起研究者重视,提升研究者素养。教育研究者只有严格恪守历史研究法的运用规范和基本要求,才能有效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2017年01期 No.213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教育史

  • 直隶总督与清末师范教育的创立与发展

    王永颜;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教育领域的改革成效尤为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清末直隶总督的全力管控与推动。随着各级各类新学堂的不断创办,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师资短缺成为制约新学堂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清末历任直隶总督的倡导与推动下,直隶的师范教育开始创立并逐渐发展起来。对清末直隶教育发展贡献较大的总督有四位,分别是袁世凯、杨士骧、端方和陈夔龙,他们上任伊始就开始积极倡办师范教育。随着直隶省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师范教育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化。为了快速解决办学初期的师资短缺问题,直隶州县还设立师范传习所来培训师资。

    2017年01期 No.213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外国教育

  • 澳大利亚的一流大学建设

    郭宝宇;吴燕;冯倬琳;

    澳大利亚是目前一流大学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本研究密切观测了其在教学、科研和国际声誉等方面的快速大幅提升现象,尝试从国家政策和学校实践两个层面分析澳大利亚一流大学建设模式,并重点选择八所高水平大学为案例进行深入解读,并为我国一流大学的建设得出如下启示:坚定建设一流大学的国家战略;认清自身在建设中所处的阶段;结合国情与自身优势,找出有中国特色的建设之路以及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体系。

    2017年01期 No.213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 论美国国防教育的特点

    范双利;

    美国全民国防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国防教育体系。其中包括树立"教育关乎国防"的大国防观教育理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养美国公民具备"美国精神"为主要目的的全民普及教育;形成直接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服务,具有鲜明国防建设属性的学校国防教育体系。

    2017年01期 No.213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 “互联网+”背景下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借鉴

    杨蕾;王诗宇;赵雪莹;王立涛;

    在"互联网+"背景下,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三种创新模式:以University Now为代表的平价高效教学模式、以密涅瓦大学为代表的全球式网络化教学模式与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凤凰城大学为代表的系统网络教学模式。这三种互联网教学模式重新整合了教育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美国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作出的创新,对中国传统高校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我国高校可创建适合在职劳动者学习的网络课程,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可结合自身实际,效仿密涅瓦大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素养;可灵活开展和普及网络教育,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2017年01期 No.213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 《成人教育基础理论》

    郑淮;

    <正>内容简介:《成人教育基础理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作者郑淮,马林,李海燕)一书以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和研究为基础,共含9章,包括国际成人教育的历史、成人教育有关概念、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成人教育研究方法论、成人教育理论学派、成人教育的目

    2017年01期 No.21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 《现代教育论丛》2017年度选题指南

    <正>为发挥学术期刊引领创新的作用,本刊2017年度的选题指南如下:1、儿童发展与教育变革研究2、学校制度变革研究3、课程、教学的新理论和教学的新方法研究4、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研究5、校园暴力问题、学校德育问题研究

    2017年01期 No.213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