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志辉;
义务教育区域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政策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义务教育县域均衡的有效推进,区域均衡将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本研究分别从义务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经费支出、生师比、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三个指标分析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义务教育均衡状况。数据分析显示,整体上我国义务教育区域均衡状况在不断改善,但部分指标仍存在较大差距。义务教育区域均衡的推进需要确立精准均衡的理念,建立以省级政府为主的相对集中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并明确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中的责任。
2017年03期 No.215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 蔡琼;陈娬;陈嘉雨;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的重要内容,也是现阶段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础。作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力保证,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广东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包括: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异明显、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差异呈现多样化态势。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三点政策建议:深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内涵,树立全新的均衡化理念;加强和完善教育统计数据的分析,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改善农村教师的成长环境,着力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2017年03期 No.215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 李子彦;
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需矛盾凸显,存在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效率低下和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以协同治理理念为指导,创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是破解这一困境的有效策略。具体路径为:树立协同治理理念,创新供给机制;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治理权力多中心化;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优化协同治理资源;健全监督管理和评价机制。
2017年03期 No.215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 施雨丹;郭志敏;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国家的公民身份建构面临新的挑战。公民身份认同越来越分散化和个人化,从而使公民身份更加多元。公民身份的变迁必将引发公民身份认同危机等问题。多元公民身份体系的建构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不可逆转的趋势之时,需要更好发挥公民教育在解决公民身份认同问题方面的作用:构建公民身份的积极认同,培养合格公民。
2017年03期 No.215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 乔虹;黄俊;
当前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仍旧沿袭了病理心理学和消极心理学既有的传统模式。从积极品质培养的视角研究留守儿童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发展,也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其中,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内容包括积极人格、学会宽恕、建立自尊等,培养途径为构建科学有效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卓越实效的生命教师教育体系和建立兼具针对性与有效性的家校合作模式等。
2017年03期 No.215 33-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 陈小慧;杨日飞;
"幼儿为本"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2016年1月5日,教育部宣布自3月1日起施行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新规程以幼儿为逻辑中心重新定位了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高度关注"幼儿园安全",要求多方切实捍卫幼儿的生存权、发展权;把幼儿作为教育的原点,强调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来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等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幼儿为本"是新规程的核心理念。幼儿园教师应该在具体工作中努力贯彻和落实新规程的相关要求,并具备与新规程一致的学前教育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意识。
2017年03期 No.215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 刘红;张权力;
大学教师"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有着固定的内涵和外延。然而,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大学教师"为人师表"内涵的理解,既要具有历史继承性,又要具有时代建构性。历史继承性是指要从多元文明的视角不断挖掘"为人师表"的历史意义和根源;时代建构性是指用现代文明价值对"为人师表"的内涵进行解析和重构。以此为基础,"为人师表"的作用机制是教师外在影响力模式和内在教育信仰的统一:外在影响力模式是指教师的角色身份和角色平台的相互作用方式;内在动力即教育信仰来自于教育者对教育职业和专业的信念和信仰。
2017年03期 No.215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 高秀娟;彭春燕;
通过对京津地区高等学校的系统调研,了解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和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为高校工作机制的设计提供参考。首先对京津地区典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从校长领导和负责制、部门纵向主管和横向协同、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进行概括性描述。其次利用调研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从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成效、开展方式、学分设置、教育体系设置、校企合作等方面,解构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再次,对创业资源重要度进行因子分析。最后,对各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工作机制的完善提出建议。
2017年03期 No.215 50-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 李慧;Shoukat Iqbal Khattak;
创造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这就对国家能否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提出了要求。台湾政治大学是台湾首批入选"创意学院"计划的院校,并取得显著成效。本文以台湾政治大学为例,研究其创造力教育的推动机构、推动形式和课程设置,发现其创造力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得到多方资源支持;具有跨学科师资队伍;创意选拔学生;课程类型多元,注重全面发展;教学方式注重体验和合作;营造创意环境。大陆高校应该借鉴其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理念、创新教育机制、注重师生跨学科合作、设置多元课程、鼓励灵活多样教学方法、营造创意环境、坚持多元评价等方面着手大力发展创新教育。
2017年03期 No.215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