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变化世界中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范国睿;托马斯·S.波普科维茨(Thomas S.Popkewitz);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国家的形成,以及现代制度化学校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普及义务教育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教育与社会间的双向互动日益频繁和复杂。政治民主化、全球化与信息通讯技术等社会要素的发展以不同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备受政治影响的教育政策在教育变革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问题解决的研究、经验分析的研究、历史与文化的研究等基于不同"推理风格"的教育政策研究范式,不仅使教育政策研究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使之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中的"显学",更使教育政策研究在教育政策决策与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两卷集《教育政策研究手册》是首部由中美两国学者共同主编的教育政策研究著作,汇集了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48位作者的38篇原创研究成果,不仅从国家教育宏观政策变迁的层面,揭示了当代教育改革与社会变革间的复杂关系,还着眼于微观领域的教育政策变迁,着重考察学校与教学情景中的政策与变革问题。

    2021年03期 No.239 3-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教育理论

  • 马克思与教育——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平议

    张建国;

    以近年来受到关注的马克思与教育为讨论主题,首先从历史角度简要勾勒了有关这一主题研究兴趣的变化,指出研究马克思教育思想的特殊困难在于,说明马克思的教育论述与其一般思想间的内在关联。其次,评述了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认为马克思之于教育本身的丰富意义,不仅质疑了教育是一个边缘性主题的成见,而且提出了马克思的教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间的关系问题。最后,指出考察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保守"与其一般思想的"激进",与马克思主义教育主张的"激进"间形成的反差,有助于理解马克思教育思想的独特之处,及其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价值。

    2021年03期 No.239 14-2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辨析教育符号学与符号教育学之同异

    崔岐恩;王志荣;张晓霞;

    从跨学科角度看"教育+符号"两大系统:一是偏向符号学的教育符号学,主要探究教育领域的符号现象和规律;二是偏向教育学的符号教育学,主要以符号学、理论资源研究教育问题。教育符号学与符号教育学两个术语能指的分野,以及所指概念之迥异,已经引起迷思。两个术语虽然研究议题和面对问题多有重合,但其区别也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逻辑论、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从逻辑论维度而言,教育符号学是偏正结构,教育是修饰语,属符号学,所意指的符号学是整个人文社科或人类文化之全域;符号教育学也是偏正结构,符号是修饰语,属教育学,所意指的符号学是与教育学并行的另外一套系统,两者重叠领域即符号教育学。从本体论维度而言,教育符号学中的符号具有本体论意味,符号是人类生存家园,符号不仅为自然界立法,同时还为社会立法;符号教育学之教育具有本体论意味,教育是社会人生成的条件,教育是人类持续存在的家园,教育为人心立法。从方法论维度看,教育符号学中教育的育人本质是符号学伦理性保证,符号教育学中的符号是教育学的一种视角和研究方法。从实践论维度看,教育符号学主要功效在于:一是探索教育中的符号意义,二是从教育视角推进符号理论与实践;符号教育学的主要功效在于:一是探索符号中的教育意义,二是从符号视角推进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03期 No.239 26-35+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教育政策

  • 试论清末民族教育政策

    张建中;

    清末是我国政府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新式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期间,清政府发展民族教育旨趣明确,主要是为了稳定边疆政局、巩固政权统治。同时,受治边传统及中东部地区政局的影响,清政府主要面向蒙新藏地区发展民族教育,并自下而上出台各种民族教育政策措施。但在此过程中,清政府侧重发展语言教育、初等教育和实业教育,而对其他教育不够重视;顶层设计也相对薄弱;某些民族教育政策措施还不切合边疆实际。这些问题使得清末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窒碍难行。

    2021年03期 No.239 36-4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学前教育

  • 高质量的幼儿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源自西方国家的经验

    曾晓滢;

    专业学习共同体是西方国家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逐步成为一种教育机构变革与改善的有效方式,代表了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新兴观念。我国幼儿园中通过共同体形式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已较为普遍,但存在形式化问题。因此,深入探究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和建设经验,对完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及改造幼儿园组织文化都大有裨益。高质量的幼儿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需要明确共同体中的教师角色,形成共同愿景,实现多重目的的有效聚合,培育自然合作文化,建立分布式领导模式,建构适宜的评估体系。

    2021年03期 No.239 43-51+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学前教育中的导师制:内涵、功能及挑战——来自欧美国家的经验及启示

    陈玥嘉;

    导师制(Mentoring)是一种有着特殊情感承诺的年轻教师入职培训手段。资深教师作为导师,在负责为年轻教师答疑解惑、传授经验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情感性支持。同时,在这段平等且充满信任的关系中,年轻教师加速成长,导师也在研讨不同教学案例时不断思考和提升,并逐渐转化为教育领袖。目前导师制已在许多欧美国家的学前教师培训中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社群性或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导师制模型也逐渐被开发使用。在我国,新入职的年轻学前教育教师同样面临着经验不足、支持不足等挑战。因此,厘清导师制内涵、了解西方国家的现有经验,可以为中国学前教师的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2021年03期 No.239 52-6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提升教师薪资以保障学前资源供给——加拿大第一期早期儿童教育与保育多边协议的经验与启示

    李雨霏;

    为保障5岁以下托育资源供给、促进国家学前教育体系的构建,加拿大各省/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托育教师薪资,主要包括规定并及时调整最低时薪、提供统一或分级时薪补贴以及制定薪资网格等。在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以保障资金的同时,各省/地区共同遵循的几项理念共识也为提薪工作的推进规定了基本方向。从加拿大为托育教师提薪的经验中,得出了几点对我国学前教师薪资提升的启示:充分认识提高教师薪资对发展我国学前事业的必要性;加大公共财政专用于学前教师的投入;探索公平合理的薪资提升标准。

    2021年03期 No.239 61-6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高等教育

  • 全日制教育硕士“集中式”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其效应呈现——以辽宁师范大学为例

    关尔群;孟丽菊;吕晨曦;

    实践教学作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模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辽宁师范大学作为教育硕士培养单位,为实现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基于"反思性教学实践"理论的导引,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完善,构建了"统一组织、集中实践、践行践思"的全日制教育硕士"集中式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通过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阐释以及"反思性实践教学"理论内涵的解析,对这一实践模式的具体运行机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以彰显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方面积累的经验与取得的成效。

    2021年03期 No.239 70-7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 乱局中的变与不变:20世纪20年代国立北京大学教育学系的史实考论

    张小丽;

    北京大学教育学系的酝酿与设立,一方面与借鉴德国注重教育之哲学研究的经验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大学培养中等教育师资的现实驱动。20世纪20年代,北京高等教育格局随政局经历了数次变动。在乱局中,北京大学教育学系的三任教授会主任皆因时局去职,师资、课程亦随政局频繁变动。但教育学系的课程变动中有稳定因素,即一直注重哲学相关课程。以陈大齐为代表的哲学系教授,注重培养教育学系学生的学识根底。北京大学复校后,陈大齐、戴夏主持教育学系,教员聘请和课程开设具有明显的德国倾向。但有德国留学背景的教授遭到学生的抵制。随着北平高等教育及北京大学经费和人才的衰败,北京大学教育学系也尽显颓相。

    2021年03期 No.239 79-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发展适宜性实践: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评价》推介

    郑福明;

    <正>发展适宜性实践(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简称DAP)的理念强调幼儿教育实践过程要遵循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文化适宜性和教学有效性的原则,帮助每一位儿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这一理念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基本精神和要求高度吻合。

    2021年03期 No.23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 《现代教育论丛》投稿指南

    <正>《现代教育论丛》创刊于1980年,1996年、2000年两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现代教育论丛》依法依规办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求解教育理论前沿疑题,正视教育实践具体难题;追求真知,鼓励争鸣;立足本土,以海内外作者和读者为同道,开辟教育研究新地。

    2021年03期 No.239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