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清臣;
在持续推进教育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关于技术对教育发展拥有什么样影响力的问题已引发不少争议和分歧,因而有必要深入探索技术内涵以及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可能影响力。不断发展至今,技术已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概念,可以分为内核实质与外围影响两个层次。具有多重内涵的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力量在当前表现为三个方面:技术丰富和升级着教育手段,技术提升和改变着教育主体的行动效能和生命形态,技术影响和转变着教育世界的组织方式。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对技术力量的筹划和使用需要坚持四个主要原则:要以推动世界之中的人类全面发展为中心,不以战胜或取代其他力量为重要目的,要追求与其他力量有机结合,需要进行持续的自省、反馈与校正。
2022年03期 No.245 14-2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艾子;
传统教育学在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时往往拘于教科书体系,将二者的关系直观地思考和理解了。这种直观式思维一方面把教育实践看作教育学概念的直观表象,另一方面把教育理论看作对教育现实的直观反映,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对教育理论现实性的解释困难。为此,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集中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式思维,主张以回归历史的实践思维认识理论的现实意义。借鉴这种思考,教育理论只有在聚焦教育意义的合法性批判、关注人在教育实践中的体验、坚持历史与实践的统一中才能树立直面现实的问题意识,真正实现改造现实的使命和价值。
2022年03期 No.245 21-2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张建国;
1980年代后,教育主题在马克思与杜威比较研究中受到关注。这一现象的产生与197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日益增加的重要性有关。然而,大部分研究无批判性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术关于教育在马克思思想中边缘性地位的“成见”,这不仅使研究者低估了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与杜威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的张力,而且使两者的教育思想可能存在的冲突被忽视。克服上述“成见”的关键在于,承认教育在马克思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以教育家定位马克思,进而阐明马克思与杜威教育思想之间的分歧与会通之处。比较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理论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2022年03期 No.245 27-3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韦恩远;
人是教育的对象。了解人的存在方式,是人通过教育成为人的前提问题。从萨特的现象学观点看,人的自为存在是教育的前提,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以人的自在存在为着眼点,确立教育价值的评判依据是回归人的生活世界;以人的自由存在为目标,教育自由的原则是人的独立选择和为自己负责。萨特对人的存在与教育的思考,对反思当前教育实践中异化人之处境的现象有启发意义。
2022年03期 No.245 34-4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