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传明;
作为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政治家,霍尔丹参与了英格兰、爱尔兰、威尔士等地的高等教育改革。在借鉴德国大学模式的基础之上,他主张改革教考分离的高等教育模式,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教育模式。霍尔丹的教育家身份虽不能与西方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相媲美,但他对近代英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一方面表现为政治性的,他两次参与伦敦大学改革,促进了《1898年伦敦大学法》《1926年伦敦大学法》的颁布,帮助城市学院获得合法性的大学地位,为爱尔兰、威尔士的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表现为学术性的,霍尔丹的思想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他在大学的本质、城市大学的理念、技术教育等方面都发表过真知灼见,丰富了近代英国高等教育的思想宝库。
2024年03期 No.257 5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 张梦琦;
法国的教育治理在欧美教育强国中独树一帜。面对教育大众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其基础教育治理逐步由典型的中央集权式转变为由教育部、地方教育部门、新行会主义者、学校、家长等在内的教育市场多元主体互动,“集权与分级并存、法律规制与多元协商相容”的新模式。为提升地方管理效率,促进学校自治和教育的均衡与高质量发展,政府通过教育行政分权改革、推行契约合同、实施义务教育扶持政策和完善教育评估督导体系等举措,走出一条治理变革之路。尽管法国的基础教育治理仍然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松散过程,但其相关探索对我国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有一定的启示。
2024年03期 No.257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 杨希;赵康;
当代教师教育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政府、学校、市场、教育组织等主体如何协同的路径仍有待探索。英国作为治理思想的重要来源地,其教师教育治理的发展史值得发掘。在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治理格局的形成中,政府从无意插手教师培养和尝试充当管理的“旁观者”,到通过拨款与完善督导制度成为教师教育管理的“引导者”,再到实现政府主导下的多主体协同成为教师教育的“共治者”,其角色演变反映着政府职能从政治领域向教育领域的扩展与完善。探究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治理格局的形成历程,有助于审思教师教育治理理论与实践。着眼教师在教育系统和社会发展中的引导属性,完善政府主导角色,协同多元主体智慧,明晰文化传统影响,有助于挖掘与完善新时代的教师教育治理路径。
2024年03期 No.257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