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

  • 论文化参与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作用

    左鹏军;

    在高校文化育人这一系统教育工程中,文化参与是具有特殊地位、特殊意义和不可替代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育人和文化参与,不仅需要教育者、实施者的积极谋划、有力实施和持续推进,更需要受教育者的自觉响应、积极参与和主动发展;受教育者文化参与的自觉性、主动性、原发性、主体性的发挥,是决定文化育人成果的关键。在文化参与过程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态度的优化、文化体验的进行、文化涵咏的持续、文化经验的丰富以及文化成就的取得,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多种因素、多种力量各施所长、相互激发、共同汇聚、齐头并进,才有可能激发文化参与的最大潜能、发挥最大力量、实现最佳效果,把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做好,为新时代的高校人才培养作出应有贡献。

    2024年05期 No.259 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 埃蒂耶纳·卡贝的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余中根;

    卡贝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伊加利亚旅行记》一书中。他在批判不平等的旧教育制度的基础上,构想了以理想制度为基础的新教育制度。他认为,最为彻底地解决不平等的教育制度的办法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通过用平等的教育制度取代不平等的教育制度,来消灭旧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端。卡贝主张对儿童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认为对儿童开展的教育应该包括体育、智育、德育、生产教育和公民教育。卡贝重视教育发展规划和依法治教并提出了教育教学应该遵循的五项原则。卡贝的教育思想包含着十分可贵的关乎无数真理的天才预测,对现代教育仍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2024年05期 No.259 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笔谈

  • 从适应到引领: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文雯;

    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支撑,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之所以被称为“龙头”,一方面是因为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体系的最高阶段,是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的主要通道,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风向标,对人才素质和规格的规定引领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高等教育处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结合点上,是国家创新战略的发力点,其所具有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是教育服务国家发展的关键点。因此,教育强国建设应当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以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进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

    2024年05期 No.259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何以回应内外需求

    陈先哲;

    <正>2024年9月9日至10日,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和系统部署,《现代教育论丛》编辑部组织来自清华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三位学者解读当前我国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本期以笔谈形式刊出,以飨读者。2024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那么,作为时代命题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回应这个命题要从时代背景出发,关键要理解我们究竟要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中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来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在双重背景下提出来的:一是高等教育内部需求越来越高。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正式宣告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对于高质量、多元化的高等教育需求大幅增加。二是高等教育外部需求也越来越高,高等教育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更加强烈。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动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走进国际舞台的中央。因此,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从更好回应内外需求来着力。

    2024年05期 No.259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 以区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基础教育强国战略

    吴晶;

    2024年9月9日至10日,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和系统部署,《现代教育论丛》编辑部组织来自清华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三位学者解读当前我国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本期以笔谈形式刊出,以飨读者。

    2024年05期 No.259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基础教育

  • 新质生产力驱动创新型人才培养:PISA创造性思维评估的理念与启示

    周达;李河霖;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不仅标志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还凸显了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求。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创新型人才成为至关重要的资源,对教育革新提出了包括“新格局、新场景、新技术、新环境”在内的全新要求。面对新要求,借鉴国际经验尤为重要。PISA2021创造性思维测评作为一项国际公认的高水平测评项目,在推动教育政策的制定、引导教学实践的改革、加快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以及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等方面,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启示:加强顶层设计,给予政策支持;开发优质课程,强化创新实践;推动数字转型,整合优质资源;协同多方力量,营造积极环境。

    2024年05期 No.259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 指向学科育人的深度学习:生成机制与实践逻辑

    崔振成;杨子怡;

    深度学习是学生思维参与下将认知过程与知识生产过程耦合共进的学习生态。学科育人是将学科知识系统、逻辑系统、文化系统整合作用于人的核心素养达成的学科功能设计。深度学习在挖掘课程资源、开发知识系统与促进人素养形成三方面与学科育人的运行机制呈现高度契合性。指向学科育人的深度学习基于对课程资源的综合加工,引领学生对知识系统的主体性建构,引导学生思维逻辑的探究生成。因此,以学科育人为逻辑主脉,设计情境性学科实践活动,建设学科学习共同体,贯通“教—学—评”育人环节,是培育深度学习生态,进而实现学科育人目的的内在要求与实践路径。

    2024年05期 No.259 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 同伴群体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席玮;赵赞;

    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现有研究尚未充分讨论的问题。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进行多层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青少年非认知能力受到家庭背景、自身特征和同群效应的综合影响。其中,同伴群体家庭经济地位和同伴群体家庭教育程度不仅对青少年的非认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调节作用间接地影响家庭教育期望、心理健康和兴趣爱好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作用强度。相关发现可为进一步理解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认识同伴群体在青少年非认知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年05期 No.259 5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教师教育

  • 增强职业吸引力:教师生涯管理改革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王晓莉;张真珍;

    教师生涯管理关系到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教师队伍的稳定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最终关乎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生涯管理共有“单一薪资”“绩效奖金”“基于评价的工资提升”和“生涯阶梯”四种管理模式,并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过渡。通过深入比较各国教师生涯管理模式的结构、优缺点及其实施路径,提炼教师生涯管理在结构融贯性、评价适切性、实施协调性等方面的经验,旨在为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综合改革的深化提供借鉴,确保教师职业吸引力,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机,提升教育质量。

    2024年05期 No.259 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对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影响效应与机制

    许涛;范亚冰;姚昊;

    随着教师工作环境中压力的增大,理解和促进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研究基于江苏省856名初中教师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等检验挑战性—阻碍性压力对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挑战性压力对教师创新工作行为具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效应;阻碍性压力对教师创新工作行为只具有显著的间接效应;工作投入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挑战性压力对不同教师创新工作行为水平的提升效益总体呈现倒“U”型关系。因此,学校需要重视不同压力源对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作用,设计并实施针对不同类型压力的教师支持计划。

    2024年05期 No.259 8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

  • 普惠发展视角下广东融合教育实施成效与对策

    谌小猛;叶林春;蔡大燕;

    融合教育是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广东省近年陆续发布了多项特殊教育政策,其中多项与融合教育相关,但融合教育的实施情况还不明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这也是近几年特殊教育的主题,在这一视角下探讨广东融合教育的发展情况很有必要。本研究以问卷形式调查了珠三角及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964名参与融合教育的普通学校教师,结果显示:当前普通学校教师认为融合教育的实施现状整体良好,但存在教师对融合教育相关政策不够了解、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整体规划不足、个别化教育计划质量不高、学校评价模式较为单一、师资配备不够理想且培训力度不足、硬件配套设施建设与使用率较低等问题。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本研究提出加强融合教育政策宣导、完善融合教育组织管理、重视融合教育课程教学、加强融合教育师资建设、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强同港澳台地区合作等具体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广东省融合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2024年05期 No.259 94-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 香港幼儿园园长培训的制度设计与启示——领导发展的视角

    王默;洪秀敏;

    国际上关于个体层面领导发展的基本框架包括经验与学习、技能、人格和自我发展等四个维度。香港在幼儿园园长培训的制度设计方面,体现出基于人格和技能的园长专业素质设定、基于经验和学习的“拟任—初入职—在职园长”培训体系和基于自我发展的园长参与式培训形式等特点。为保证园长培训制度的顺利进行,香港还建立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园长培训支持系统。以上特点为内地建立科学合理的园长培训制度,提高园长培训质量提供了启示。

    2024年05期 No.259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 《现代教育论丛》投稿指南

    <正>《现代教育论丛》创刊于1980年,1996年、2000年两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自2018年以来连续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现代教育论丛》依法依规办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求解教育理论前沿疑题,正视教育实践具体难题;追求真知,鼓励争鸣;立足本土,以海内外作者和读者为同道,开辟教育研究新地。一、栏目设置1.本刊发文,以专题专论为主,不设固定栏目。2.本刊征稿范围如下: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理论与历史;高等与职业技术教育,教育领导与管理,教育政策与法律;价值与道德教育,具身学习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方法;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教育振兴,县中塌陷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

    2024年05期 No.259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