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论

  • 教师宽容的对立面:属性、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周鹏生;

    教师宽容被看作是教师品德的核心之一,但学界很少深入探讨教师的“无法容忍”。教师“无法容忍”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容忍态度的另一端,是一种人格变量,反映出教师个体对事物一贯的态度。教师表达“无法容忍”后可能导致认知不协调反应,通过认知闭合需求作用机制可以解读个体或群体“无法容忍”的认知和心理反应。从客观因素上看,不确定性容易导致教师“无法容忍”;而从主观因素来看,社会比较和被看重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对事物的“无法容忍”。未来的教师素养培养中,建议重新认识教师“无法容忍”的机制、深入探究造成教师“无法容忍”的原因、深入考察人际互动引发教师“无法容忍”事件的文化背景。

    2025年01期 No.261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 杜威评价理论的教育意涵探讨

    李春影;陈泽宁;

    目前,循证导向的评价成为教育评价活动的主要形式。各种建立在客观数据上对教育评价的讨论超过了对教育目的、教育意义的讨论。这不仅窄化了人们对教育的想象,而且存在导致教育手段与目的颠倒、评价标准与教育价值体系脱离等风险。杜威的评价理论为还原教育评价原有的检验、批判、创造等作用提供了依据。评价理论是杜威价值论的核心部分,它打破了事实与价值、目的与手段、理智与情感的二元对立。杜威以行动为核心,强调行动者与周围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并将实验方法融入到价值评价体系中。这不仅是对以往反价值理论、超验的价值理论以及二元论的修正,也为我们审视当今教育评价中的问题提供了思路。教育评价中要注重评价与价值的关联、与经验的关联;澄清评价与欲望、兴趣的关系,评价既非单纯的情感刺激又非纯粹的理性指导;教育评价中也要强调教育手段目的的相互辩证,保障教育主体经验的连续性。

    2025年01期 No.261 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 16~19世纪欧洲肥皂泡游戏画中的儿童生命观探析

    陆石彦;方明生;

    在欧洲16~19世纪美术史上,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描绘儿童玩耍肥皂泡的画作。这些画作不仅呈现了儿童肥皂泡游戏的生动情景,还反映了儿童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变迁以及人们对待儿童生命的态度变化。从对这些经典画作的图像学分析发现,肥皂泡游戏在不同历史时期承载着不同的象征意义。16~17世纪,易碎的肥皂泡是虚空画中儿童生命脆弱性的隐喻,除了其象征死亡的生命寓意,肥皂泡也是展现世俗儿童日常活动和道德意义的载体;到了18~19世纪,儿童玩耍肥皂泡的游戏属性进一步凸显,肥皂泡游戏成为代表应受保护的独特生命阶段“儿童期”的标志性活动,同时体现了预防医学时代人们通过改善儿童卫生来保护儿童生命的理念。对历史上肥皂泡游戏画及其蕴含的儿童生命观进行考察,不仅能够丰富人们对儿童肥皂泡游戏历史的认识,还深化了人们对儿童生命观演变的理解,从而有助于人们深入反思当今社会的儿童观。

    2025年01期 No.261 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质性研究方法”课程反思专栏

  • 教而知困:质性研究方法教师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陈向明;

    本文收录了作者在教授质性研究方法课程过程中所写的四篇反思笔记,旨在分享教授质性研究方法时可能遇到的困境以及应对这些困境的思考和对策。第一篇反思笔记探讨了“好”的质性研究问题的标准。第二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质性研究方法的学习方式。第三篇讨论了学生在学做质性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撰写反思笔记。第四篇涉及教师在教授质性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平等”和“公平”对待学生等伦理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希望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加审慎、严谨地开展质性研究。

    2025年01期 No.261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 知彼才能知己:质性研究教学中师生的共同成长

    陈向明;

    本文收录了作者在教授质性研究方法课程过程中所写的三篇反思笔记,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师的回应。第一篇涉及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愿担当自愿者,由此引发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深度思考。第二篇讨论为何教师不喜欢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指出这会挑战教师的自尊,负向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第三篇围绕学生关于为什么不能从理论推导理论的质疑,探讨为什么教育研究不能仅靠“拍脑袋”的原因。这些反思源自教师对学生学做质性研究需求的关注,深化了教师对自身角色和作用的理解,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2025年01期 No.261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基础教育

  • 西部地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Tobit模型分析

    蔡文伯;徐晓晶;

    对西部地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定量评估,是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基于2014~2021年西部地区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通过DEA-Malmquist-Tobit模型对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静态测评与动态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投入水平整体较高,但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且省际、城乡间差异明显。城镇化建设、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强度与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呈显著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生均教育经费指数与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呈显著负相关。为提高西部地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需要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案;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发挥实效;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加强资源管理能力。

    2025年01期 No.261 5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 双重特殊学生的发现、识别与教育支持

    石梦良;鲁明辉;张啊媛;

    超常学生通常是具有卓越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中的部分人虽然在某个或某些领域有过人天赋,却同时兼有身心方面的缺陷或障碍。作为潜在的人才资源,若要实现因材施教,需要教育工作者准确把握他们的优势和障碍,运用能克服其障碍、发挥其潜能的教学策略,充分满足其教育需求。本文通过文献梳理,首先描述了双重特殊学生的基本样貌及常见特征,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发现和识别这些学生;然后从双重特殊学生的身心特征引出他们学业上面临的诸多挑战;最后从循证实践的理念出发,提出了支持性的教育策略。

    2025年01期 No.261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 中小学校长何以成“名”——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名校长成长轨迹分析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黄雅琪;

    “名校长”作为新时代校长队伍建设的典范,其成长路径和成功特质是教育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以生命历程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10位名校长的深入分析,可以勾勒出“教师—校长—名校长”的职业发展轨迹,并发现名校长的核心特质及其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名校长成长具有复杂性,其成长是特定历史条件、重要他人影响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尤为关键。为促进名校长成长,应强化政府部门主导,扩充“双名计划”工作室,为校长提供专业发展平台;尊重校长个人主体性,通过自我增能促进专业发展;构建合作关系网络,营造良好的个人成长环境。

    2025年01期 No.261 7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高等教育

  • 加拿大省级学位授权审核机制研究——以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为例

    蒋慧子;彭虹斌;贺芳;

    学位授权审核对于规范高等教育活动,有效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受高等教育分权治理的影响,加拿大各省独立开展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即在国家统一的标准框架内,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授权审核标准。省级政府在学位授权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故而各省实行的是“省级政府-各大院校”的授权审核管理架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British Columbia)作为高等教育水平居于全国前列的省份之一,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和运行机制,并在学位授权审核方面形成如下特色:一是依法明确学位授权审核的内涵及其界限;二是科学构建学位授权审核的权责体系;三是有效调动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共同推进学位授权审核工作。

    2025年01期 No.261 9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学术评论

  • 人口结构剧变与高等教育应对——评《高等教育中的不平等、创新和改革:移民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李素敏;米志旭;

    <正>当前,由不平等、战争、贫困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世界各地人口大规模流动以及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极大地改变了当今社会的人口结构:一方面,移民流入国需要解决移民的初始教育和职业培训以及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问题,也需要帮助移民展示他们在母国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各国需要为人们各个阶段的发展提供支持,以此来帮助他们发展融入当今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各国在高等教育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改革中考虑这一新的变化。

    2025年01期 No.261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 《现代教育论丛》投稿指南

    <正>《现代教育论丛》创刊于1980年,1996年、2000年两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自2018年以来连续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现代教育论丛》依法依规办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求解教育理论前沿疑题,正视教育实践具体难题;追求真知,鼓励争鸣;立足本土,以海内外作者和读者为同道,开辟教育研究新地。一、栏目设置1.本刊发文,以专题专论为主,不设固定栏目。2.本刊征稿范围如下:教育理论,教育历史与文化,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发展与改革,教育领导与管理,教育政策与法律;高等与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课程与文化;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教育振兴,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建设;

    2025年01期 No.261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下载本期数据